嚴緝拿盜賊猖獗 善教化賊盜自消

蕭風 整理


【正見網2005年12月24日】

世界上的事情好多不盡人意,有時甚至事與願違,究其原因,並非完全由於當事人不盡力,而是由於沒有找到根本原因,不能順其自然。想上古之世,洪水滔天,堯責令鯀治水,鯀採用堵的辦法,一時會起到一點作用,但最終不但沒有治住洪水,而且洪水愈加泛濫。鯀的兒子禹受命接替鯀治水,他一改其父的做法,採用疏導的辦法,從根本上治理了水患,使得中華民族在黃河與長江所哺育的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

古人在治理國家上都注重教化百姓崇尚道德、講信義,因為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心的問題,使人心向善,那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證。

史書記載,晉國重耳顛沛流離19年,成為晉國國君後獎賞功臣時說:「上賞賞德,教導我以仁義者受上賞;其次賞才,輔我以智謀,使我不受辱於諸侯者,受次賞;再其次賞功。」

晉楚城濮之戰後,晉文公論功行賞時以狐偃屬頭功。先軫次之。諸將說:「城濮的戰爭,是先軫的計謀。」文公說:「城濮之戰,狐偃勸我『應該避楚(退避三舍),不要失信。』先軫說:『應該與楚國交戰,不要失去戰機。』我聽了先軫的話取勝了。但戰爭的勝利只是利於一時的功績,而全信則是千秋萬代的功業,怎麼能使一時的功績超過萬代的功業呢?」

是故魏徵對唐太宗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東周列國志》和《列子》都記載了晉國禁盜教人以德的故事。春秋時期晉景公時代,由於連年欠收,晉國嚴重饑荒。盜賊四起,鬧得人心惶惶,國無寧日,國君很憂慮。大臣荀荀林父下令尋訪國中能夠抓盜賊的人。最後找到一個人,叫嚶雍。他的眼光很厲害,光看相貌就能辨別誰是否是強盜。他帶領人經常巡遊市井之中,每當指出一個人是盜賊,就使人抓捕審問,果然真是盜賊。荀荀林父問他:「你怎麼看出來的?」嚶雍說:「我觀察他們眉睫之間,見市中物品有貪色,見市中之人有愧色,見到我有懼色,由此推斷這樣的就是盜賊。」嚶雍每日能抓盜賊數十人,一時間,社會治安是好了一些。那些強盜十分害怕嚶雍,對他恨得要死。但奇怪的是盜賊越抓越多。

大夫羊舌職對荀荀林父曰:「元帥任命嚶雍抓盜賊,盜賊沒有盡獲,而嚶雍的死期快要到了。」荀林父吃驚的問:「為什麼呢?」羊舌職說:「諺語說,『能看到深淵中的魚的人不祥,能夠料到他人隱私的人會有禍殃。』依賴嚶雍一人之察,不可能盡抓群盜,而合群盜的力量,反可以制嚶雍於死地,他不死才怪呢!」 沒過多久,盜賊們在一起商議說:「我們之所以遭到官府追殺,就是因為有了嚶雍這個人,如果我們把他殺了,不就平安無事了嗎。」幾天後,嚶雍偶行郊外,群盜數十人,一起攻擊,殺死了嚶雍,割下他的頭跑掉了。

羊舌職的話傳到了晉景公那裡,晉景公召見羊舌職問道:「你所預料嚶雍抓盜賊的事情一點也不錯,然而怎樣才能治理盜賊呢?」羊舌職回答說:「以智御智,就像用石頭壓草,草必然從縫隙中生長;以暴禁暴,就像用石擊石,兩塊石頭都會碎掉。故治理盜賊的方法,在於善化其心,使知廉恥,並不是以大量抓捕盜賊為政績!請您選擇國中道德高尚的人,給予榮譽,並使之教化百姓,有不良行為的漸漸就會自然轉化,區區盜賊何須多慮呢?」景公又問道:「當今晉國,誰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呢,請你說說看。」羊舌職說:「沒有超過士會的。士會的為人,言出有信,行依於義,溫和而不諂媚,廉潔而不清高,正直而不亢,威而不猛,您應該重用他。」

士會將緝盜條例,盡行削除,專以教化勸民為善,漸漸人們重道德,講信義,知廉恥,循禮儀,民風向善。有些劣行不改的人都逃到秦國去了,晉國無一盜賊,國家大治。

由此可見,採用堵及高壓禁止的辦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鯀治水的事例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同樣,類似做法也不能根治盜賊。教人以德,使人心向善,從根本上改變人心,才能治本。就像一個外科醫生,醫術再高明,也只能割除有病的部位,治標而不能治本。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