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6年12月06日】

*正見網2006年11月15日審閱「順天意」:

此詩中的一些提法還值得商榷。第二句「人禍連連襲四鄉」,其中「四鄉」一詞並非特殊名詞,因此其內涵就很難確定,而其構成方法則很容易被誤解為有特殊內涵的特殊名詞。進一步來說,這一句只是為了第一句「天災頻頻降八方」而設的對偶句,本身並沒有具體的內涵。第三句「三退大潮解共體」中「解共體」把「解體」一詞分裂開來後,就沒有「解體」的內涵了。第五句「神目如電布法網」,作者沒有注意到形像思維層次上的矛盾。第七句「大象無形滅魍魎 」有類似問題:「大象無形」是有層次區別的,在一個層次覺得無形的,在更高層次就是有形的,而且強調「無形」在這裡沒有任何積極意義:把本來有形像而具體的對像變成沒有形像、帶抽象意義的對像了。

*正見網2006年11月16日登載「眾生覺醒」:

來稿本為元曲,因不全合曲牌,因此去掉曲牌作為詩登載。其中不合曲牌平仄要求的字比較多,還有不合句讀的兩句:「日暖風和白雲生,山青水綠百花紅」。這樣寫是4-3讀法,也就是詩句的讀法,而曲牌要求這裡是3-4讀法。如果作者不明白句讀的基本概念,請參閱正見網上「詩詞常識」裡面的「句讀」部份。修改了幾個字,作者不妨稍作推敲,或許能在鍊字方面有些收穫。

*正見網2006年11月17日登載「重陽心事」:

原稿是「詩二首」,只登載了其中第一首。第二首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最後一句「馮京原本非馬涼」明顯的為讀者的理解造成了障礙。這個問題值得所有詩歌投稿者注意:我們發表詩歌的目地就是同讀者交流,讓讀者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觀點。因此時刻要考慮到,儘可能讓更多的讀者能理解自己。一切障礙讀者理解的詞句都應該儘可能避免。

*正見網2006年11月21日審閱「暖秋」:

原作:「楊柳無心發嫩枝, 錯將秋日作春時。 一朝寒戾風霜至, 樹敗枝亡悔已遲」。作者小注說「今思世人皆惑於紅朝末世之表,如楊柳而不知寒冬將至矣!借喻之」。原詩通順流利,但比喻的運用上有失考慮:使得「樹敗枝亡」的「風霜」不好擺放,因為秋天一般都有風霜,但冬天的風霜肯定更凜冽,冬天又有何喻義,就很難說。再說,「樹敗枝亡」也不一定都是「秋寒」而致,節氣到了,自然該「收藏」了。再進一步,代表邪惡的「秋日」「風霜」本身卻不滅亡,也與現實脫節了。

*正見網2006年11月21日審閱「冬之序曲」:

原作為四個詩節、每節四句的六言詩。後面八句沒有問題,前面八句值得商榷:「冽冽疾風勁掃/ 瀟瀟清雨蕩滌/ 紛紛枯枝敗葉/ 哀哀終化成泥// 暮秋扮春假媚/ 難擋時序更移/ 冬令揮旗漫捲/ 天地喜換新衣」。說「疾風勁掃」,秋冬皆宜;說「清雨蕩滌」則秋冬皆不妥貼。秋雨纏綿,冬雨更少,實難「蕩滌」。另外,「勁掃」「蕩滌」是褒的口氣,但下一節裡「暮秋扮春假媚」則明顯的是貶的口氣,褒貶不一。而且作者進一步稱讚起「冬」來,說「天地喜換新衣」,這與冬天萬物收藏的自然現象顯然不相吻合,也與一般人對冬的感覺不相契合。

*正見網2006年11月24日登載「天外天─定中所見抒懷(十六):神女」:

原稿為作者學習元曲的習作。作者並將所有字句推敲的過程都隨稿寄來了,這就為審稿同修審閱和修改來稿帶來很大的方便,因為這等於告訴了審稿人自己整個的構思過程。原稿第一句「紫雕窗外彩雲間」,作者說「第一句的『彩』字是用它的仄聲,不能用『白』,最初的草稿中用的是白,被我改掉了」。這是因為作者把「白」字按普通話當作平聲字了。其實「白」字從來就是仄聲字,我們不是說以「詞韻簡編」為標準嗎?因此第一句還給作者改回去「紫雕窗外白雲間」。第二句原為「綺袖羅裙艷」,與第三句描寫衣裳的句子重複了,而且指明「綺、羅」便是人間的東西了,也與第三句矛盾了。因此改作「笑語歡聲甜」:未見人面,先聞笑聲,真是先聲奪人。視覺美之外增加了聲音的美。第三句「七色霓霞巧裁剪」,改為「七色霓裳巧裁剪」,一字改動,滿足了仙女總穿「霓裳」的常識,而且「霓裳」本為雲霓做成,「霞」字就多餘了。第四句用了「高盤雲髻桃花面」,以「雲髻」這個常用詞代替了作者原來的冷僻字。第五句「玉手花藍」比作者另一選擇「手擎花藍」更好,因為增加了對手的形像描述。第六句「飄飄長練」,比作者提供的「飄帶如練」、「飄飛彩練」更恰當:本來是「練」不應說「如」,「練」通常為白色,不宜加彩。第七句「個個舞翩躚」,比「依次舞翩躚」更合理,也更美:「依次」要一個一個的表演,場面就小;「個個」就沒有限制,單舞、齊舞都行,滿天飛舞,讓人目不暇接。最後的定稿比較令人滿意,主要是作者積極探討、虛心學習的態度和作法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