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字文(八)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2月2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正文】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讀音練習】

愛(ㄞˋ;aiˋ) 育(ㄩˋ;yuˋ) 黎(ㄌㄧˊ;liˊ) 首(ㄕㄡˇ;shouˇ)
臣(ㄔㄣˊ;chenˊ) 伏(ㄈㄨˊ;fuˊ) 戎(ㄖㄨㄥˊ;rongˊ)羌(ㄑㄧㄤ;qiang)
遐(ㄒㄧㄚˊ;xiaˊ) 邇(ㄦˇ;erˇ) 壹(一ˋ;yiˋ) 體(ㄊㄧˇ;tiˇ)
率(ㄕㄨㄞˋ;luˋ) 賓(ㄅㄧㄣ;bin) 歸(ㄍㄨㄟ;gui) 王(ㄨㄤˊ;wangˊ)
               
【解釋】

一、字義

愛:恩惠、仁德。
育:養育、照顧。
黎:黑。
首:頭。
臣:稱臣,尊稱他人為君王,而以人臣自稱。
伏:服從、信服。
戎:泛指西方的少數民族。
羌:西南少數民族之一,舊稱為西羌。
遐:遠方。
邇:近處、眼前。
壹:一同的意思。
體:整體、全體。
率:自。
賓:通“濱”。水邊。
歸:依附、趨向。
王: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

二、詞義:

愛育(1)黎首 (2) 臣伏(3)戎羌(4)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1)愛育:愛護照顧。
(2)黎首:黑色的頭,古時平民百姓以黑布裹頭,所以稱百姓、人民為黎首。
(3)臣伏:等於“臣服”。歸順稱臣的意思。
(4)戎羌:指的是四方的外族。
(5)遐邇壹體:不論遠近、不分種族,對待所有人民都平等看待。
(6)率賓:是“率土之賓”的簡稱,謂四海(天下)之內。指國家的領土。
(7)歸王:歸順的意思。 

【譯文參考】

如果一位君主,能夠以仁慈之心來愛護照顧他的人民,那麼即使是遠方的外族都願意來歸附他。

如果君主能以仁愛教化人民,不論遠近、不分種族,對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對待,結成一體,天下的人受了他的感化,自然而然都會來歸順於他了。

【文字的故事】

“首”:金文寫作“”,小篆寫作“”,“首”這個字原本的字義就是頭的意思。上面的“”代表頭髮,下面的“”看起來象是人的臉,還有眉毛和眼睛呢!

“羌”:羌的甲骨文為“”,原本的字義是牧羊的人,從字形上還可以看到這個牧羊人身上帶著繩索,利用繩索來牽著羊的意思。金文寫作“”,小篆寫作“”字形都是一個“羊”加上一個“人”,意思是從事牧羊的人,引申為以牧羊為生的種族,指的就是羌人了。

“賓”:賓的甲骨文為“”原本的字義是指有賓客自遠方來,主人從屋內出來迎接,仔細一看,這個屋內的主人“”是以跪姿來迎接客人的喔!而“”是“止”這個字的甲骨文,意思是人趾,比喻成從外面來的人。賓的金文寫作“”,小篆寫作“”。字形中的“宀”是屋子,“一”是代表屏風,“人”是指主人,“貝”是指帶有禮幣的人。原本的字義是說,主人迎接帶著禮幣的客人進到屋內。不過這個“貝”不一定都是指客人帶禮幣來,也可能只是表示客人尊貴的意思。

【深入思考與討論】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賢明君王,不僅能夠知人善任,讓大臣們各盡所能,而且心胸非常寬大,臣子們的批評和建議,他都能夠接受。所以才能開創出大唐的盛世。

唐太宗認為,隋煬帝猜忌群臣,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己以誠信對待臣子,才能讓臣子們竭盡忠心。貞觀初年,有人向唐太宗上書,請求清除朝廷中的“奸臣”。唐太宗召見上書人,當面問他:“我所任用的大臣,都是賢良之人,你知道誰是奸臣?”上書人說:“我有一條妙計,請陛下試一試,一定能讓奸臣露出原形。”太宗問他是什麼妙計,那人回答說:“陛下與群臣討論國家大事時,故意堅持一種錯誤意見,並乘機大發雷霆。這時那些不畏龍顏震怒,敢於直言納諫,不怕斧鋮之誅的人,便是直臣;反之,畏懼陛下的威嚴,只顧身家性命,依順陛下心意、迎合旨意的人,便是奸臣。”

太宗聽了不以為然,對此人說:“流水是否清濁,關鍵在於源頭。君主是施政發令之源,臣民好比流水,泉源混濁而想使流水清澈,那是不可能之事。帝王自己玩弄、施行奸詐之計,怎能使臣民正直、誠信呢?” 唐太宗又義正詞嚴的對獻計之人說:“我要使大信行於天下,以忠誠之心治國,決不搞歪門邪道。你的計策雖妙,但對我毫無用處,我決不採納使用。”那人聽了滿面羞慚,趕緊下殿,倉惶出宮而去。

古語說:“得人心者得天下”,由於唐太宗的賢明,使得天下百姓都尊敬他,國勢也愈來愈強盛,後人便稱這個盛世為“貞觀之治”。

1、聽完這個故事之後,你有沒有什麼感想呢?
2、在中國古代,能被後人稱為是賢明的君王的,都是能本著“仁德”來治理國家及教化人民。小朋友,如果你是一個國家的君王,你會怎麼做呢?
3、除了唐太宗之外,中國歷史上還出現過許多賢明的君王,流傳了不少讓後人稱頌的事跡,請把你知道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