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三十三)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5月01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原文】

讀史者,考(1)實錄(2),
通(3)古今(4),若(5)親目(6)。
口而誦(7),心而惟(8),
朝(9)於斯(10),夕於斯(11)。

【讀音練習】

讀(dú) 史(shǐ) 者(zhě) ,考(kǎo) 實(shí) 錄(lù) ,
通(tōng) 古(gǔ) 今(jīn) ,若(ruò) 親(qīn) 目(mù) 。
口(kǒu) 而(ér) 誦(sòng) ,心(xīn) 而(ér) 惟(wéi) ,
朝(zhāo) 於(yú) 斯(sī) ,夕(xì) 於(yú) 斯(sī) 。

讀(ㄉㄨ?)史(ㄕˇ)者(ㄓㄜˇ), 
考(ㄎㄠˇ)實(ㄕ?)錄(ㄌㄨ?), 
通(ㄊㄨㄥ)古(ㄍㄨˇ)今(ㄐ一ㄣ), 
若(ㄖㄨㄛ?)親(ㄑ一ㄣ)目(ㄇㄨ?)。
口(ㄎㄡˇ)而(ㄦ?)誦(ㄙㄨㄥ?), 
心(ㄒ一ㄣ)而(ㄦ?)惟(ㄨㄟ?), 
朝(ㄓㄠ)於(ㄩ?)斯(ㄙ), 
夕(ㄒ一?)於(ㄩ?)斯(ㄙ)。
   
【字詞義解釋】

(1)考:研究、考察。
(2)實錄:真實的記載。此處指原始的史料。
(3)通:通曉明白。
(4)古今:古往今來所發生的事跡。
(5)若:好像。
(6)親目:親眼看見。
(7)誦:朗讀。
(8)惟:思考。
(9)朝:早晨。
(10)斯:如此。
(11)夕:晚上。

【譯文參考】

凡是讀史書的人都要細心研究、考察歷史事實的資料,這樣才能通曉古今發生的事件,就好像是親眼目睹一樣的清楚明白。而且讀書時要心口相應,不僅要用口朗誦,還要在心裡思考。而且要早晚勤奮讀書,才會學有所得。

【問題討論】

(1)你覺得別人說的一定是對的嗎?我們怎樣判斷別人所說內容的正確性?(比如這人的品德,他對這方面的了解程度,他說這些話的背景……)
(2)你是否曾經把課文背下來卻不知道其中的意思,或者背誦的同時就有自己的理解,說說這兩種學習方式有什麼不同?
(3)「考實錄,通古今」有什麼優點?請您舉例說明。

教學引導: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故事天地】

(一)春秋齊國太史的故事

《左傳》上記載,齊國的大臣崔杼殺了淫亂無道的齊莊公,齊國太史伯秉筆直書說:「崔杼?其君」。崔杼大怒,殺掉了太史伯,然後命其二弟太史仲記載這件事。太史仲毫不猶豫,寫下的仍然是這五個字「崔杼?其君」,於是也被殺掉。三弟太史叔繼承兄長遺志,再次寫下「杼?其君」,又被崔杼所殺。太史伯最小的弟弟太史季與三個哥哥一樣視死如歸,仍舊寫「崔杼?其君」,並對崔杼說:「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崔杼被其正氣所震懾,放棄了歪曲歷史的想法。當太史季出門時,看到另一位史官南史氏手持竹簡而來,便問他來此何干?南史氏說:「我擔心你也被崔杼殺掉,無人記錄史實。」說罷將手裡的竹簡給太史季看,上面也是如實記載著「崔杼?其君」。

(二)春秋晉國董狐的故事

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當時晉靈公暴虐無道,不但聚斂民財且任意殘害臣民,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他不但不聽,反而蓄意殺害。他派人刺殺未遂後,接著又在宴會伏兵擊殺,也沒有成功,趙盾不得已被迫出逃。當逃到邊境時,聽說晉靈公已被其族弟趙穿殺死,於是返回晉都繼續執政。

董狐以「趙盾?其君」記載此事,以示筆伐。趙盾解釋說靈公是趙穿殺的,不是他殺的。董狐說:「你身為執政大臣,逃亡未離國境,回到朝中不討伐?君亂臣,如果說這件事與你無關,誰會相信呢?」

當時史官的「書法」是依禮義記載的,從各種跡象顯示趙盾不但與?君脫不了關係,且身為執政大臣不討伐?君亂臣,也不合乎禮義的原則,故董狐定以?君之罪。對此,孔子大加讚揚,認為董狐是古代的良史。

這種「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為後世正直的史官堅持不懈的繼承下來。


【心得寫作單】

(1)看到這兩個故事,你是否對這些使官不畏生死的精神而感動呢?你覺得他們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
(2)記載歷史的人除了勇氣之外,你認為還需要什麼條件?
(參考答案:理性的分析,不受情的干擾,正確的價值觀點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