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11月1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dēng yǎn zhōu chéng lóu
登兗州城樓
dù fǔ
杜 甫
dōng jùn qū tíng rì ,nán lóu zòng mù chū 。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fú yún lián hǎi dài ,píng yě rù qīng xú 。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gū zhàng qín bēi zài ,huāng chéng lǔ diàn yú 。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余。
cóng lái duō gǔ yì ,lín tiào dú chóu chú 。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ㄉㄥ ㄧㄢˇㄓㄡ ㄔㄥˊㄌㄡˊ ㄉㄨ ˋㄈㄨˇ
登兗州城樓 杜 甫
ㄉㄨㄥ ㄐㄩㄣˋㄑㄩ ㄊㄧㄥˊㄖˋ,ㄋㄢˊㄌㄡˊㄗㄨㄥˋㄇㄨˋㄔㄨ。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ㄈㄨˊㄩㄣˊㄌㄧㄢˊㄏㄞˇㄉㄞˋ,ㄆㄧㄥˊㄧㄝˇㄖㄨˋㄑㄧㄥ ㄒㄩˊ。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ㄍㄨ ㄓㄤˋㄑㄧㄣˊㄅㄟ ㄗㄞˋ,ㄏㄨㄤ ㄔㄥˊㄌㄨˇㄉㄧㄢˋㄩˊ。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余。
ㄘㄨㄥˊㄌㄞˊㄉㄨㄛ ㄍㄨˇㄧˋ,ㄌㄧㄣˊㄊㄧㄠˋㄉㄨˊㄔㄡˊㄔㄨˊ。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陜西長安),杜審言之孫,官至左拾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歲。杜甫憂國愛民,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憫人的胸懷,被尊為“詩聖”。詩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亂前後人民的苦難,反映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也稱“詩史”。詩風沉鬱,與李白同為唐代第一流詩人,合稱“李杜”。
【批註】
﹙1﹚ 登兗州城樓:兗州城,唐時在瑕丘縣﹙今山東省兗州﹚。當時杜甫的父親杜閒任兗州司馬,杜甫前往探視父親,順便登樓作了這首詩。
﹙2﹚ 東郡:郡名,地方的行政單位,郡以下轄有州縣。詩中東郡指杜甫到達的兗州。
﹙3﹚ 趨庭:子承父教曰趨庭。典出《論語‧季氏》。
﹙4﹚ 南樓:即杜甫所登臨的城樓。
﹙5﹚ 縱目:放眼望去。
﹙6﹚ 海岱:海,指東海。岱,是泰山的別名。
﹙7﹚ 青徐:指青州、徐州都是古九州島之名。青州在山東半島,徐州在河淮平原。
﹙8﹚ 嶂:高峻像屏障般的山峰。
﹙9﹚ 秦碑:指秦始皇所立讚頌泰山的石碑。
﹙10﹚ 魯殿:指漢景帝子魯恭王所建的魯靈光殿,在兗州曲阜縣城內。
﹙11﹚ 古意:懷古之意。
﹙12﹚ 臨眺:居高遠望。
﹙13﹚ 躊躇:猶豫不決的樣子。
【譯文】
我到東郡探望父親的那天,也正是我初次登上南樓放眼遠眺的日子。
天上的浮雲把東海與泰山連成一片,廣闊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北邊的青州和南邊的徐州。在那孤寂的深山裡,如今只有秦始皇所立的石碑還在。荒涼的古城中,也只剩下一些漢時靈光殿的遺蹟了。向來我對文物古蹟就充滿著一種思慕的幽情,可是今天的登高望遠,心中卻感到有點悵然若失。
【詩中有話】
這是杜甫到兗州探望父親,登上兗州城樓觀賞風景的有感之作。
詩的首聯“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是詩人說明登樓的起因,並告訴我們這是初體驗,往往第一次的感覺總是比較真實的。
詩的次聯“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是詩人描述所看到的壯闊山河,讓人心胸不由得興起一種豪情壯志。
詩的第三聯“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余。”是詩人看到眼前的景物所引起的聯想,他想到當年秦、漢帝國是何等的強大,如今只剩殘碑余殿供人憑弔,怎不令詩人噫嗚不已。
詩的第四聯“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是詩人總結這次登臨的感觸,他用“獨躊躇”三個字把所有的感受全部包括進去,頗有無語問蒼天的意思。
從這首詩讓我們看到歷史的過往,再強大的帝國也會傾覆,再風光的殿宇也會頹圮變色,但是帝國為什麼會傾覆呢?殿宇為什麼會頹圮呢?任何生命、物質都難逃宇宙法理的安排,所以有的朝代立國數百年,有的朝代立國僅十數年,道理就在行事是否合乎宇宙法理,順乎天就能福祚綿延。逆法而行必然會加速滅亡,個人亦是如此。詩人看到孤碑余殿,定然也想到這是宇宙法理的必然,所以也就只好獨自躊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