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展現的文化內涵??十八般兵器話長槍

蕭 風


【正見網2007年12月25日】

神韻藝術團的舞蹈舞蹈《精忠報國》,講述的是家喻戶曉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舞蹈以岳飛與岳家子弟操練武藝開始,伴以滿江紅的旋律。突然狼煙四起。岳飛懷報國忠義之心,但卻掛念老母膝下無人盡孝。岳母深明大義,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鼓勵兒子保家衛國。岳飛披掛金甲,手持大槍出征,大槍起處,敵人喪膽。據記載岳飛嘗單槍匹馬殺入敵營,萬軍之中取敵將之首。岳家軍威震敵膽,從而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讚譽。

岳飛的槍叫瀝泉槍,乃是神器。這桿槍出神入化,舞動時若蛟龍出海,敵人見了膽寒。下面我們就談一談槍。

槍的起源

長槍起源於矛,歷史悠久。車戰時代,將士使用長兵器,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長槍之來,實始於此。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器,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杆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到了晚清,長槍趨於簡單,偏重扁鏃形刃,圓底筒,直到今天武術運動就是使用這種類型。目前流行的槍有大槍、花槍、雙頭槍、短槍、雙槍、鉤、槍等。

槍的使用方法

槍和矛雖然歷史悠久,但當時無一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藉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己。傳說槍的使用方法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懾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可能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

槍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岳家槍法一改當時流行的斜出槍,而是直取中宮兩邊盪(也叫兩邊擋、兩邊打,因勢而變),左撥右引身先躬,反手斜上直指腰。相比楊家槍法,岳家槍更簡潔實用、速度更快,尤其是以形意為先,暗合太極的原理。岳家槍法中包括回身槍,出槍的範圍多在中腹,這樣就增大了命中的機率。

戚繼光《紀效新書》說:「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則心能忘手,手能忘槍;圓精用不滯,又莫貴於靜也,靜而心不妄動,而處之裕如,變幻莫測,神化無窮。」

明代是武術發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槍術在這個階段,理論和技術都有明顯的提高,各家槍法,相競爭艷。何良臣《陣紀》說:「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短槍,各有其妙,長短能兼用,虛實盡其銳,進不可擋,速不能及,而天下稱無敵者,惟楊氏梨花槍法也。」當時推崇楊家槍法,是因為楊家槍「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楊家槍較一般槍稍長,首創兩頭槍尖,一明一暗,無形中如有兩桿槍。斜出槍(也是首創)、壓轉掃,槍隨身轉掃做挑;僅此一招威力無比,可以說是打破傳統出敵意料。最出名的是楊家的「回身槍」,用於馬戰又叫「回馬槍」:在於敵交鋒將離時,半轉身以槍尾尖斜出傷敵,防不勝防,比一般的回馬槍既快又准且毫無徵兆,因此揚名。

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兵部侍郎畢懋康《軍器圖說》,載有一幅噴火燒灼的梨花槍,並說明道:「梨花槍以梨花一筒,系縛於長槍之首,發射數丈,敵著藥昏眩倒地,火盡則用槍刺敵。」這種槍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現之前,顯然是一種有效的利器。

瀝泉槍

瀝泉槍是岳飛的兵器,乃是神器。據《岳飛全傳》,岳飛的師父周侗去看望他的老友志明長老,志明長老是個有德行的高僧,住在瀝泉山,岳飛等陪同師父同去。到了次日清早,周侗辭別長老要回去了。

長老道:「難得老友到此,且待早齋了去。」周侗只得應允。坐下了少刻,只見小沙彌捧上茶來,吃了,周侗道:「小弟一向聞說這裡有個瀝泉,烹茶甚佳,果有此說否?」長老道:「這座山原名瀝泉山,山後有一洞,名為瀝泉洞。那洞中這股泉水本是奇品,不獨味甘,若取來洗目,便老花復明。本寺原取來烹茶待客,不意近日有一怪事,那洞中常常噴出一股煙霧迷漫,人若觸著他,便昏迷不醒,因此不能取來奉敬。這幾日,只吃些天泉。」周侗道:「這是小弟無緣,所以有此奇事。」

那岳飛在旁聽了,暗暗想道:「既有這等妙處,怕什麼霧?多因是這老和尚慳吝,故意說這等話來唬嚇人。待我去取些來。與師父洗洗眼目,也見我一點孝心。」遂暗暗的向小沙彌問了山後的路徑,討個大茶碗,出了庵門,轉到後邊。碉見半山中果有一縷流泉,旁邊一塊大石上邊,鐫著「瀝泉奇品」四個大字,卻是蘇東坡的筆跡。那泉上一個石洞,洞中卻伸出一個鬥大的蛇頭,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來,點點滴滴,滴在水內。岳飛想道:「這個孽畜口內之物,有何好處?滴在水中,如何用得?待我打死他。」便放下茶碗,捧起一塊大石頭,觀得親切,望那蛇頭上打去。不打時猶可,這一打不偏不歪,恰恰打在蛇頭上。碉聽得呼的一聲響,一霎時星霧迷漫,那蛇銅鈴一般的眼露出金光,張開血盆般大口,望著岳飛撲面撞來。岳飛連忙把身子一側,讓過蛇頭,趁著勢將蛇尾一拖。一聲響亮,定睛再看時,手中拿的那裡是蛇尾,卻是一條丈八長的蘸金槍,槍桿上有「瀝泉神矛」四個字。回頭看那泉水已乾涸了,並無一滴。

看來神器有主。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