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絕(一)春日偶成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1月0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chūn rì ǒu chéng
春日偶成

chéng hào
程顥

yún dàn fēng qīng jìn wǔ tiān,
雲淡風輕近午天,
bàng huā suí liǔ guò qián chuān。
傍花隨柳過前川。
shí rén bú shì yú xīn lè,
時人不識余心樂,
jiāng wèi tōu xián xué shào nián。
將謂偷閒學少年。

ㄔㄨㄣ ㄖˋㄡˇㄔㄥˊ
春日偶成

ㄔㄥˊㄏㄠˋ
程顥

ㄩㄣˊㄉㄢˋㄈㄥ ㄑㄧㄥ ㄐㄧㄣˋㄨˇㄊㄧㄢ,ㄅㄤˋㄏㄨㄚ ㄙㄨㄟˊㄌㄧㄡˇㄍㄨㄛˋ
ㄑㄧㄢˊㄔㄨㄢ。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ㄕˊㄖㄣˊㄅㄨˊㄕˋㄩˊㄒㄧㄣ ㄌㄜˋ,ㄐㄧㄤ ㄨㄟˋㄊㄡ ㄒㄧㄢˊㄒㄩㄝˊㄕㄠˋㄋㄧㄢˊ。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作者】

程顥,字伯淳,北宋理學家,世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生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享年五十四。二十六歲考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與王安石不合,遷為鎮寧軍判官。程顥與其弟程頤早年師事周敦頤,後來開創了“新儒學”,因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世稱“洛學”。主張“天即理”,以識得仁者(義禮智信)之理為主,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聖人。

【注釋】

(1)午天:正午。
(2)傍:靠近、依附。
(3)識:知道。
(4)余:我。
(5)將:會、可能。
(6)謂:說。
(7)偷閒:百忙中抽空休閒一下。

【語譯】

天空飄著淡淡的白雲,春風輕柔,已接近正午了,我依隨著春花和青柳走過前面的河川。當時人們不知我心中的快樂,會說我忙裡偷閒,想學那年輕人呢!

【詩中有話】

程顥於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悟道,一般人不了解他所悟之道,自然不知道他內心的喜悅,還以為是少年春遊的樂趣。

身為理學家,程顥悟到的理是宇宙的本源,他認為“仁”是天地之大德,能化育萬物生生不息,聖人就是合天地之德的仁者。認為人與天地本為一體,修養的目的在發揮仁德,重返萬物一體的境界。他在雲淡風輕的晴朗天氣,賞花隨柳走過溪流,萬物一片欣欣向榮,與物同體的程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偉大,也領悟了聖人存天理、去人慾,而達到博施濟眾的胸懷,剎那間悟道的快樂是無以言表的,一般常人哪能體會得到呢?

中國自古就有這種“天人合一”的概念,道家講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佛家講一粒沙裡有三千大千世界,古代中醫也是同樣的理論基礎。人生病就是人體這個小宇宙偏離了“天道”,不能正常運行,必須先歸正思想、提升道德,身體才能復原。如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指出醫師救的是一時行為觀念偏差而生病的人,而愚笨的人就算終年抱病,也不肯修改一點行為,永遠重病纏身也無悔過之心。(注)所以要想好病,還得提高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才行。

近年來震驚世界的水結晶實驗,也證實了這個說法。日本的江本勝博士觀察水結晶發現,水讀了“愛和感謝”的文字,呈現出最美麗的水結晶,讀了“噁心討厭”的文字,水結晶則醜陋破碎。人體有70%是水,如果常想著壞念頭,身體怎會健康啊?由此可見,常懷良善之心,利人利己,疾病遠離。常懷妒恨之心,傷人害己,難保健康啊!

註:聖人所以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痾沒齒終無悔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