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殃及池魚(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5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宋桓司馬(1)有寶珠,抵罪出亡(2)。王使人(3)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4)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5)也。(《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

【註解】

(1)桓司馬:指桓趔(音「頹」)。此人任司馬一職。
(2)抵罪出亡:抵,當。指犯了罪而逃亡。
(3)使人:派人。
(4)竭池:使池水乾枯。
(5)相及:互相牽連。

【故事闡述】

在春秋時的宋國,有一受到景公的寵信的司馬,名叫桓趔。當時桓趔不論權力、地位在那時都是屬一屬二的,而且更是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罕見的寶珠。

後來他因犯了罪,逃亡國外。景公一心想要那顆罕見的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趔答說:「我把寶珠丟到池子裡了。」景公便派人將池水排盡,只為了尋找那顆珠子,最後卻一無所獲!也因為這池子裡沒有了水,池子裡的魚也都死了。這不就是說明了禍福常常是由同一個來源產生的道理嗎?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

【討論】

(1)桓趔犯了罪、逃亡國外,卻因為什麼導致景公派人到處找他?
(2)桓趔隨口說寶珠在何處?因此害得什麼無辜受到牽連?
(3)「禍福相及」是什麼意思呢?請你想想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請你把實際的例子和同學分享看看。

【造句練習】

例:在家玩火,常會殃及池魚,害了自己,也害了鄰居。
例:誰都不想被殃及池魚,所以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是別做的好!

【相似成語】

池魚之禍、魚池之殃、池魚受殃

【課後時間】

成語迷宮:請你把正確的成語塗上顏色,神秘的字就會出現在你面前???p>

【參考解答】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