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大陸大法學員


【正見網2008年08月08日】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句話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靈烏賦》。

范仲淹曾擔任北宋京城開封的知府,他在京城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僅僅幾個月,開封就「肅然稱治」,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政績。只要他不再得罪什麼朝廷的大人物,本可憑此政績逐漸獲得進一步提升,然而他卻生性耿直,不僅不會阿諛奉承,看到朝政上的過失不管是不是在他的職責範圍之內,他都要理直氣壯的提出批評。

范仲淹發現當時的宰相呂夷簡廣開後門,濫用私人,便根據自己的調查,繪製了一張「百官圖」,在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呈給宋仁宗。他指著圖中開列的眾官調升情況,對呂夷簡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不僅如此,范仲淹還連上四章,論斥呂夷簡的狡詐。偏偏呂夷簡老謀深算,蠱惑君主將范仲淹貶為饒州知州,後來幾乎又貶死在嶺南。

饒州在鄱陽湖畔。從開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須經十幾個州。除揚州外,一路之上竟無人出門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對此毫不介意,反而作詩道:「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不久,范仲淹的妻子李氏病死在饒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縣令的友人梅堯臣,寫了一首《啄木》詩和一首《靈烏賦》給他。梅堯臣在《啄木》詩中勸他不要象啄木鳥一樣,啄了林中蟲,卻招來殺身之禍,面對貪官污吏不要過於耿直;《靈烏賦》中也是說他在朝中屢次直言,都被當作烏鴉不祥的叫聲,勸范仲淹應學報喜之鳥,而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而「招唾罵於裡閭」,希望他從此拴緊舌頭,鎖住嘴唇,除了隨意吃喝外,不要多事。

范仲淹立即也回寫了一首同樣題目的《靈烏賦》給梅堯臣,他在賦中斬釘截鐵的寫道,無論如何他都要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他始終都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的這句名言,和他的另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一樣為世人所千古傳頌,范仲淹的這種精神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然而到了中共紅朝時代,中共邪黨通過對人民進行強制的「唯物論」、「無神論」、「進化論」灌輸,加上它不斷發動人整人的邪惡政治運動等原因,象范仲淹這樣「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人,幾乎再也看不到了。我曾經悲觀的認為范仲淹先生的這種精神是不會再有了。

然而,現在我在法輪功學員們身上又從新看到了這種中華文化的寶貴傳統。法輪功又名法輪大法,是佛家上乘修煉功法,法輪功學員們也都在修煉中按「真、善、忍」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正直無私。可是在1999年中共邪黨當時的頭子江XX卻出於妒嫉,對法輪功學員進行了瘋狂迫害。法輪功學員們面對邪惡的迫害,為了眾生不被詆毀佛法的謊言矇騙而失去得救的機緣,在生死考驗面前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真理,選擇了站出來講真相告訴眾生法輪大法好,他們真正做到了「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