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0月14日】
【原文】
梁惠王(1)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2)凶(3),則移其民於河東(4),移其粟(5)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6)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7)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批註】
(1)梁惠王:即戰國時代魏惠王。後遷都大梁,故僭稱梁王。
(2)河內:此指黃河以北的地區,當時是魏國的領土。
(3)凶:遭遇荒年、收成不好。
(4)河東:此指黃河以東的地區,當時是魏國的領土。
(5)粟:音速,糧食的通稱。
(6)填然:形容鼓音聲勢宏大。
(7)棄甲曳兵:丟棄盔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樣子。曳,音易。
【故事闡述】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真的是竭盡心力了。在河內遭遇饑荒時,就將那邊的災民遷移到河東,還運糧食到河內去救濟。河東遭遇饑荒,我也是這樣處理。仔細考察鄰國的政務,沒有像我這麼盡心的國君了。可是鄰國的人民並沒有減少,我們魏國的人民也沒有增加,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一向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戰爭來作比喻。戰鼓擂起鼓聲咚咚響,雙方的兵器已經交手,戰敗的士兵就丟棄盔甲,拖著兵器逃走了,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就停下來。如果逃了五十步的士兵卻去譏笑逃了一百步的,那怎麼樣呢?”梁惠王說:“不可以。逃了五十步的只不過沒有逃一百步罷了,也同樣是逃走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魏國的人民會比鄰國多了。如果有人餓死了,就說:“不能怪我,是收成不好的關係。”這跟把人刺死了,卻說:“人不是我殺的,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請大王不要怪罪於遭遇荒年,只要施行仁政,天下人民都會來投奔大王了。”
成語“五十步笑百步”就是從這個故事濃縮而來,用來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錯誤或缺點,卻不自知的去譏笑別人。
【討論】
(1)梁惠王為甚麼認為自己比鄰國的國君更用心治國?他又為甚麼認為逃五十步的人笑逃一百步的人是不對的?
(2)孟子對梁惠王說的這些話,主要是想告訴梁惠王該如何治國?
(3)當“自己用一隻手指指責別人時,也同時用四隻手指指著自己。”你對這句話有什麼感想?請把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這次月考兄弟兩人都不及格,卻還相互取笑,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例:賽跑競賽同樣都沒有名次,他們兩個還在彼此嘲笑,正是五十步笑百步。
【相似成語】
相去無幾;半斤八兩
【課後時間】
請將個、十、百、千、萬等字填在適當的空格中:
破綻( )出:比喻做事、說話有很多漏洞。
( )夫莫當:形容非常勇健的人。
( )年寒窗:形容長時間的閉門苦讀。
( )中滋味:體會其中的感受。
日行( )裡:形容速度非常快。
參考答案:
破綻(百)出
(萬)夫莫當
(十)年寒窗
(個)中滋味
日行(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