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9年04月27日】

*正見網2009年4月17日和4月18日下載、審閱,4月20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百忍詩》補遺
《百忍詩第十三首「貴之忍」》(原稿)
貴賤無常費思量,成王成寇天道公。禍福盈謙今古論,惡盈好謙人鬼同。
《百忍詩第十三首「貴之忍」》(補遺)
人世貴賤本無常,何必執著誤他鄉。富貴在天緣宿命,大覺夢醒嘆滄桑。
《百忍詩第七十一首「苛察之忍」》(原稿)
(一)
無過之中求有過,苛察過度生端隙。學會容忍在寬恕,大事化了本無事。
(二)
水至清澈則無魚,人太苛察則無友。川澤廣大納泥污,仁忍濟世到永久。
《百忍詩第八十二首「隨時之忍」》(原稿)
入鄉隨俗巧變化,達成共識促和諧。天涯遊子飄零客,但從隨時守貞節。
《百忍詩第八十二首「隨時之忍」》(補遺)
生平歷歷看細節,平時更要重小節。人生況味信達雅,但從隨時守貞節。
《百忍詩第八十八首「為農之忍」》(原稿)
一年之際在於春,努力耕種秋收成。勤勞農民本質樸,心地善良五穀豐。
《百忍詩第八十八首「為農之忍」》(補遺)
一年之際在於春,莫問收穫在耕耘。勤勞務農常種善,風調雨順善果存。

評註:《百忍詩》在登載過程中,略去了少數幾個內涵或文字上不太恰當的。作者根據沒有登載的部分,寫了這個「補遺」。這個「補遺」也沒有登,因為原稿中存在的問題沒有或者沒有完全解決。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是每次審十首登載十首,如果碰到一首不能登的,就略去不登,等到全部登載完後再談整體的看法和其中沒有登載的原因。

如作者所言,這些詩是根據前人談「忍」的文章概括而成。我們的感覺是,作者在提取原作者文意的時候,並非只取內涵和精神,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原作的文字和表達方式。這樣做一方面能忠於原文,而且寫起來更容易,但另一方面卻讓自己的詩歌帶著前人的思想、文字的痕跡,讓讀者感覺作者不是在說自己的話,而是在轉述他人的話。如果作者仔細讀過原作後,把自己對大法的理解用到分析、提取原作內涵上,再完全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自己對原作的理解,那樣效果一定會更好。我們瀏覽作者的詩稿時就有這種感覺,但一百首詩都已經寫成了,要建議作者全部修改可能比重寫還要難。如果以後有作者要做類似的組詩,我們希望你最好先寫幾首,讓我們看一下,或許能給你一些建議,避免某些整體性的弱點,使你的作品更能被理解和接受,因為我們至少是你作品的讀者之一,而讀者的意見對作者來說總是有價值的反饋。我們在這裡寫評議,也不過就是給作者一些反饋而已。任何一位讀者的反饋,對作者來說,都應該是可貴的。

第十三首「貴之忍」沒有登,因為原稿四句詩中提到的概念「貴賤」「禍福」「盈謙」,用四句詩是很難講得明白的。「貴賤無常」是從常人一面去看,「成王成寇天道公」則是從宿命觀點來看,兩者處於不同的層次。第三句作者突然轉到「禍福盈謙」的話題上去,而且用「今古論」三字將結論和理由都推開了,只說「人鬼」都是「惡盈好謙」的。這樣一來,此詩的結論就只是要人守「謙」遠「盈」了?那麼「盈」和「貴」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此詩到底是教人要忍他人之「貴」呢,還是教貴人要自忍、要謙恭一些呢?前兩句似乎是前者,後兩句似乎是後者。至少在現代人的理解,「盈」指物質上的豐富,「謙」指精神上的狀態,它們不在同一個範疇之內;而「貴」自古至今都指「聲名、地位」的顯赫,並不一定有物質上的滿足。因此這首詩給人的信息比較龐雜而不肯定,不容易理解和把握。作者在「補遺」中有所改進:沒有再講「禍福盈謙」的話題,只講了「貴賤本無常」,勸人「何必執著」,不要「誤」了「他鄉」,而且明確提出了「宿命」論來解釋「富貴」,這對常人(特別現代的人)已經是很高的了,而作者在最後一句則直接了當的說「大覺夢醒嘆滄桑」,加上前面的「他鄉」,就遠遠超出常人的接受能力了。而且可能也遠遠超出原文的內涵。因此也沒有登載。

第七十一首「苛察之忍」,作者寄來的「補遺」和原稿一樣,沒有修改。原稿是兩首小詩。第一首中前三句很明白,也很合理。但末句「大事化了本無事」就顯然不合理了:「苛察」,顧名思義是「察」之太「苛」,也就是可以不「查」的小錯誤,非要「查」出來,那樣就會有「生端隙」的毛病,所以不能幹。但「大事」不「查」,還「查」甚麼呢?此詩首尾兩句似乎走到了兩個極端:第一句「無過之中求有過」比「苛察」還要「苛」,簡直是「無事生非」嘛;末句「大事化了本無事」則根本無「查」可言了。第二首前兩句「水至清澈則無魚,人太苛察則無友」是「水至清無魚,人至清無友」的改編,合乎常識。第三句說「川澤廣大納泥污」就不對了,那不是要「藏污納垢」了嗎?常人交朋友也好,當官的對下屬也好,不能雞蛋裡挑骨頭,要看人的大節;但也不能「大事」都強當「無事」、「泥污」都兼容並蓄。

第八十二首「隨時之忍」,原稿好像是教人要尊重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但又不要喪失為人的節操。「入鄉隨俗」是人人都知道的,大多也能奉守。但「巧變化」容易引起讀者的誤解,也沒有必要這樣說。第二句中「促和諧」是現代人的語言,可又剛好和大陸官方的口號吻合了。末句要「天涯遊子」「隨時守貞節」,這裡的「隨時」就和現代人的理解大不一樣了:「時」是「時俗」(據原詩的內涵)。「貞節」一詞本來有兩個不同涵義:一個是指「堅貞的節操」,另一個指女性的守誓守身。此詩是用前一義。但現代人用「貞節」多指後者,這種詞語使用上的改變和趨勢,在寫詩歌時是應該注意到的,因為我們的詩是寫給現代人看的。在「補遺」中,作者做了較大的改動,非常強調「細節」和「小節」,而且加入了「信達雅」的內涵。這三字古人如何對待,我們不知道,只知道其中的「信」是「五常」之一。三十年代對「信雅達」有過一陣子爭論,但那只限於翻譯方面的含義。以後很難見人提到這三字。現在作者把它提出來,要作為「守節」來對待。別說一般讀者,就是有相當文化水平的人,恐怕能理解的人已經很少了。至於說要接受和奉行,就更難說了。

第八十八首「為農之忍」,「原稿」說「努力耕種」「勤勞」「質樸」「心地善良」,才能「五穀豐」,這些都是對的。但「為農之忍」是要教農民「忍」甚麼呢?《百忍詩》總的說來就是教人要學會「忍」、要能「忍」,如果不明確要忍什麼,讀者怎麼去實行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問題在已經登載的一些詩中也是存在的。原稿沒有登載的另一個原因是原詩失韻:「豐」不押「成」(分屬「詞林正韻」的第一部和第十一部)。在「補遺」中作者把第二句改為「莫問收穫在耕耘」,這對農夫來講真是很高的了。而三、四兩句改為「勤勞務農常種善,風調雨順善果存」,就把「務農」抽象化了。對於農夫來講,我們覺得原稿還比較切實際,只要明確說「忍苦耐勞」,改一改韻腳就可以了。

*正見網2009年4月19日下載、審閱,4月21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來稿附言一則) …還有我想問一下您在評議中提到的,那個什麼「詞林正韻」,我不知道去哪裡查,搜索什麼的我也不知怎麼搜。麻煩您詳細的告訴我行嗎?

簡復:正見網上的「詩歌園地」暫定「詞林正韻」為審稿時的標準韻書,用以確定作者來稿中所用韻腳的正確性和格律詩、詞中每一個字的平、仄屬性。「詞林正韻」在網上刊載時,因為去掉了一些冷僻字,因此又叫「詞韻簡編」。如果有電腦能上網際網路,在網上「搜索」的地方打入上面的兩個名字之一,就一定會有某些網站名稱跳出來,檢查幾個,選一個字跡清楚、沒有亂七八糟信息的版本,存一個網上地址在電腦的「書籤」裡,以後可以隨時調用;也可以把它下載到電腦上或隨身諜上以後不用上網也能用。查韻腳時,把「詞林正韻」或「詞韻簡編」這個文檔打開,用「尋找」功能(在「編輯」條下),把韻腳那個字打入,就能找到自己那個韻腳在這本韻書裡的位置(即韻部);以後再依次查其它韻腳,看它們是否都屬於同一個韻部,如果是,那就對了;如果不屬同一個韻部,就應該修改韻腳,使它們屬於同一個韻部為止。裡面的所有漢字是按韻部來分列的,在每一韻部裡又按平聲、仄聲(包括上聲和去聲)分為兩部分,最後幾個韻部(第十五部到第十九部)全是入聲字。因此,寫格律詩、(宋)詞的人又可以用此書來檢查字的平仄屬性。

原稿:大法是歸舟(歌詞)

評註:作者這首歌詞(實際上也是詩),思路和結構都不錯,而且句子流暢、用韻比較規矩。唯一的問題是,作者選用的「關關雎鳩,在河之舟」這兩句詩,自從共產黨掌權後就沒有什麼人唱了,不象作者詩中所說那樣「傳唱了多少春秋」「你唱我唱他也唱//唱遍了茫茫神州」,也不好做為「悲壯愛情」的代表來講,因為詩經裡這首詩沒有任何悲壯的背景。建議作者另選一首有代表性的歌,同時選一首神韻中的歌曲,做為「唱醒了泱泱神州」的代表,與第一首歌形成對比。如果一時間找不到,可以暫時放下,等找到了再寫。寧可暫時不寫,也不要強寫出來卻起不到作用。從過去作者發表的詩和歌詞(包括那些修改舊歌的歌詞)來看,作者的思路很活潑,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果每天堅持做好三件事,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作者能夠寫出更多更好的詩和歌詞來。

原稿:天淨沙•婆羅花

評註:作者這裡的兩首「天淨沙」,最後一句和傳統的「天淨沙」都不相同。無論是宋詞還是元曲的「天淨沙」,最後一句都是與第二句相同的六言句,不是作者所寫的兩個三言句。雖然都是六個字,但在句讀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作者確有所據,請提供這種譜式及其出處;如果沒有根據,請按詞牌或者曲牌「天淨沙」的形式修改後再投稿。

原稿:天時
九座古鐘法船旁,每座九圈來計時。……

評註:這種太確切、具體的預言,我們還是謹慎為好。那怕是真的、準確的,一旦發表了,大家都起了那個心了,就可能變得不準確了,就不兌現了,因為要去修煉人那個執著心啊。另外,作為詩來講,兩個韻腳「時、日」一平一仄,對於四句的小詩應該避免這種平、仄通押的情形。

原稿:笑彌勒--感悟師尊總是笑咪咪的
十年得一笑,一笑生千好。笑看大千妙,大千咪咪笑。

評註:副標題說「師尊總是笑咪咪的」,但詩裡說「十年得一笑」,是說自己還是師尊啊?「大千咪咪笑」是怎麼表現的呢?「大千」是指大千世界吧。

*正見網2009年4月20日下載、審閱,4月22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詞三首
阮郎歸•玉龍飛--贊「龍泉鼓舞」
菩薩蠻•優曇香--贊「婆羅花開」
臨江仙•玉蝶飛--贊「芸蘿仙韻」

修改與評註:第二首(菩薩蠻)第三句「瑞蕊甘如注」,「甘」字平聲但譜上應仄。此字不是作者的錯,因為作者用正見上的譜也有錯,那個位置標成了「中」。當時(2003年)也根本沒有想到網上的詞譜會有錯,以為韻書、詞譜這類東西任何人都能上載的,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因此寫文章時就圖方便省時,沒有用書校正,下載一個譜來就用了。幸虧作者最近一連兩次碰到錯譜,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注」字是仄聲而該處當平,因此把原句改為「甘蕊似醍醐」,與作者原意幸未差遠。第三首(臨江仙)第四句「玉蝶翩舞處」,「蝶」字是入聲字,作者按普通話用作平聲了,因此改為「翩翩飛玉蝶」。

雖然一連遇到兩次錯譜,但希望作者不必緊張,暫時仍然可用「白香譜」填詞,我們會對每首用白香譜的來稿仔細校對的。作品中有一兩個字平仄有錯不要緊,重要的是經過寫作學會了填詞的方法,因為作品中的錯字只要還沒有印成書,就可隨時改正,而真要印成書時,我們會很小心的校對的。

原稿:身影

評註:這是一首新體詩。但因為在句法、用韻方面都很隨意,因此給人的感覺就很象是一篇頻頻分行的散文。新體詩比起舊體詩來多了些自由:句數、字數、韻腳的數目和位置都不受嚴格的限制了。但每一種自由都有其代價:句數、字數沒有限制了,寫出的句子就可能毫無理由的長短不齊,導致節奏感減弱甚至完全消失;韻腳數目和位置不嚴格限制了,就可能消減或者喪失韻感。因此,如果不是內涵真的需要,我們用不著犧牲自己詩歌的節奏感和韻感去換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自由感覺。

原稿:七言二首
邪黨革命題材劇,胡編亂造甚無聊! 當年邪黨騙國人,藉口「解放」掠民財!

兩極分化共目睹,貪污腐敗誰幹的? 表裡不一天壤別,暴殺淫掠無不及!

評註:本詩作者的投稿中,也有好些是押韻或基本押韻的。可見作者是能夠辨別押韻不押韻的句子的,只是每一首詩都要押韻,似乎有些力不從心。如果是這樣,建議作者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時,暫時放一下,等到想出新的寫法、可以押韻了再寄來。投稿不要貪多,一次非得寄十首二十首的。如果其中很多都要修改韻腳,那是非常費時間的。特別是現在,投稿比較多,每天正常的審閱和登載都覺得很緊張,因此不象過去那樣可以為作者一次修改許多首詩的韻腳。

*正見網2009年4月21日下載、審閱,4月23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收穫
玉果花開李子紅 甜在金秋米糧蓬 一分付出一分喜 好似功德點滴成
勸塵世客
悠悠之中塵世客 難解萬緣心忐忑 末劫聖主傳真法 值此匆匆莫錯過

評註:這兩首詩因為不押韻而沒有登載。第一首詩兩個韻腳「蓬、成」仍然是那個「第一部東冬」和「第十一部庚青蒸」混押的問題。這個問題提過很多次,也做了具體的建議,但還是有些作者會出這個問題。

原稿:詩詞三首
大道在紅塵:
西江月•紅樓夢:
惜雙飛:

評註:第一首(詩)的韻腳「塵、誠、深、身、成、珍、神」中,「誠、成」與其它韻腳不同韻部。這兩個韻部不能混。現在那些搞「新韻」的,實際上是在敗壞詩歌這一文體的規矩。上面提到的「東冬」與「庚青蒸」混押的毛病,也和這些人要合併這兩個韻部而散發的毒素有關係。作為大法弟子,我們知道人類是越來越敗壞的,因此返回傳統一般說來是對的。照這些搞新韻的人的做法,將來總有一天會走到取消押韻這一步上去,詩歌也就名存實亡了。任何一次魔的搗亂,都是打著「大師」「大家」的旗號來的,不然他怎麼能成功啊?亂正統藝術的畢卡索,不是被西方捧為「大師」嗎?亂老子的是誰?亂孔子的是誰?都是高得很的人物。功夫低了、地位低了還亂不成。過去大陸有個專寫黨文化詩歌的艾某,被共產黨封為「大詩人」,他就想取消詩歌押韻這條規矩。一次到外國以「大詩人」的頭銜做講演,就公然聲稱中國古代的詩歌也有不押韻的,並當場舉唐代名詩人陳子昂的名作「登幽州台歌」為例。此言一出,人還在國外,國內已經一片譁然。「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大家查一下「詞林正韻」看是不是押韻的。當然按現代人的普通話讀音是不押韻了,語音可能隨時代的改變而有些改變,但陳子昂不是現代人啊。所以他不但沒有成功,而且有識之士都知道他是個不學無術的傢伙了。其實中國原來寫新體詩比較好的那幾個人,都是靠了它們舊體詩那點基本功在起作用。而這個毫無舊體詩基礎的傢伙,儘管被共產黨封為「大詩人」,他也還起不到什麼大的破壞作用。

作者的第三首(詞)裡「天網恢恢縛」一句,「縛」字失韻。這個字原來讀「博」屬「歌戈」韻部,因此需要改一下。

原稿:子游歸兮
子游歸遠 把酒東□ 有風如水 寄依柳思

子游歸山 春花若雲 和風微雨 宜天宜人

行歌採薇 但為君故 子游歸晚 星光引路

千江涌月 微斯路人 子游歸來 東方既白

評註:這四首小詩沒有登載,主要是和修煉、大法沒有關係。當然,第四首是不押韻的:「白」不押「人」。作者是想用「白」押「來」,但它們不同韻。就是同韻了,「人」字也要失韻。

作者在來稿附言中說:「此四言詩,很請正見編輯多加講解,如何習作。好似《詩經》,對它沒什麼感覺。」要寫四言詩,當然是要讀一讀「詩經」為好,讀了至少能有些感性認識,這比講道理更有用。四言詩因為每句字數少,因此不太用助詞,也就不容易表達複雜的轉折關係,因此顯得很直古,就像一個直心直腸的人說起話來直言直語一樣。因此寫四言詩也不容易產生閒字,本來就沒有字可以浪費嘛!最要注意的是,敘事時不要有複雜的時間安排,比如倒敘、插敘等,弄不好就把讀者的思路打亂了。按時間先後順序一路寫來,就不會有問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