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33):杜阮藍閔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6月12日】

杜(ㄉㄨ?)(dù)

【歷史來源】

1、源出祁姓。根據《通志.氏族》記載:「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後,建國於劉,為陶唐氏,裔孫劉累以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叔虞,乃遷唐氏於杜,是為杜伯,居杜城者為杜氏,又後魏有獨孤渾氏,改為杜氏,實虜姓之杜也。」

據考證,唐堯的後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時,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名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時才被滅,併入周室的領域。唐杜氏的後裔從此被改封為杜。杜國,位居現在的陝西長安,即漢代的杜陵。後來,杜國滅,杜姓子孫出奔,杜姓自此問世。

2、出自於外族之改姓。根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族原有三字姓獨孤渾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今屬河南)後,改為杜氏。

【郡望】

京兆郡:此郡秦朝設置內史官,管轄京師(今陝西省咸陽一帶),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魏改建京尹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

【歷史人物】

杜如晦

杜如晦,大唐王朝一位舉足輕重的開國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名垂青史的一代賢相。杜如晦從小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卓越才華:聰明伶俐,悟性極高,喜好讀書,好與旁人談文論史,臨機處事果斷,志向遠大。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平定京師時,杜如晦投到了大唐陣營,在李世民的秦王府當了名府兵曹參軍。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裡最令人害怕的杜如晦和房玄齡二人。」

於是李元吉便到李淵那裡,編造了些理由,請求將杜如晦和房玄齡調出秦王府。李淵同意了李元吉的請求,將杜如晦調任陝州長史。此時的李世民對杜如晦認識不足,也就同意了。

房玄齡得到消息後非常吃驚,慌忙跑去對李世民說:「秦王府裡人才很多,調誰出去都不足惜,但就只有杜如晦才有輔佐大王的才能。假若大王您只滿足於當一個藩王,那麼將他調出去也就算了;假如大王想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屬!」李世民一聽,大吃一驚道:「不是你.趟呶遙?揖褪?フ飧鋈瞬帕耍 庇謔歉轄羯媳恚??湃緇櫱裊訟呂礎?p>從此,杜如晦成了李世民的主要謀士之一,隨軍征討,參與機要。特別是他和房玄齡結成了一對很好的搭擋。 房玄齡主意多,但卻優柔寡斷,每次出了主意,又總放心不下,要等杜如晦來作決定。

杜如晦從小就表現得臨機處事果斷,而他對房玄齡出的主意,也總是採用的多。因此,在李世民手下就有「房謀杜斷」之說。杜如晦得到了李世民的高度信任,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時任天策上將軍的李世民設了文學館,收聘賢才。杜如晦時任陝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他以本官補選入文學館,並任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

貞觀初年,社會初定,如何保持一個安定的社會以利於百姓安居樂業,就成了大唐朝廷必須解決的問題。杜如晦和房玄齡一道,以隋朝的典章制度為基礎,制定了大唐王朝的典章制度,不僅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還東傳日本,影響了日本的社會發展。

正是這些典章制度為後來的貞觀之治提供了國定民安的保證。杜如晦不僅自己對大唐王朝盡職盡責,而且在相位上能禮賢下士,廣招人才。在他和房玄齡同為宰輔期間,朝中言路暢達,人才濟濟。 遺憾的是,杜如晦去世太早。貞觀四年,正當李世民急需用人之際,他卻撒手西歸了,時年46歲。

阮(ㄖㄨㄢˇ)(ruǎn)

【歷史來源】

1、以國為氏,是皋陶氏之後。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阮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阮徂共見於詩,子孫以國為氏。"商代有阮國,是商的諸侯國,汽笛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商末,西岐諸侯王姬昌滅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成為阮姓。後來,阮姓族人為避仇殺,分散到了各地。

2、出自於偃姓,亦屬皋陶之後。據傳,皋陶生於曲阜,偃姓,其後亦有人以阮為姓。

3、出自於外姓之改姓。根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又當代少數民族如回、彝、苗、傣、京、蒙古、朝鮮、錫伯、僮等族中都有阮姓。

【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秦國初置,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堂號】

竹林堂:三國時候,阮籍為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歷史人物】

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出生於陳留(今河南開封),三國時期魏的詩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父親阮?曾任曹魏丞相,為「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崇尚道家思想,他本人以瀟洒和不拘禮節而出名。他常常待在家裡讀書,數月不出,或者出遊,數月不歸。此外他好酒,往往大醉,曹爽曾召他為參軍,但他稱病拒絕。後來曹爽被殺,司馬懿召他為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續用他為從事中郎。

後來司馬昭想讓阮籍的女兒作為司馬炎的王妃,阮籍為了避免這場婚事,醉六十天,別人無法與他通話,最後司馬昭取消了這個打算。司馬昭派鍾會問阮籍對世事的看法,來試探他,但阮籍總是大醉,無法發表任何看法。

司馬昭想進為晉王,但假意推脫,他的士僚們就讓阮籍寫一篇《勸進文》,阮籍不願,又採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來推脫,但最後被逼迫得沒有辦法,立地寫了一篇《勸進文》,連改都沒有改,而且文辭清壯,當時頗受重視。因此,即使他行為放誕,有很多不容於世俗的行為表現,例如「青白眼」、「大醉六十日」等得罪其他官僚,但司馬昭並不以為忤。

阮籍的兒子阮渾長大後,風度氣質頗有乃父之風,他也想學父親那樣任情放縱。沒想到阮籍並不鼓勵,反而說:「仲容(阮咸,阮籍外甥)已經像我這樣放達了,你不能也這樣。」

阮籍並不以為無視禮節、任性放縱是好榜樣,所以他不要兒子有樣學樣。他有《詠懷詩》留世。

藍(ㄌㄢ?)(lá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嬴姓。根據《姓氏考略》、《竹書紀年》記載,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為藍君,藍即藍田(今屬陝西),又根據《戰國策》、《通志・氏族略》所載,中山大夫藍諸之先祖食採在藍田,子孫便以此地為姓。

2、出自於羋姓。根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楚公族食採在藍邑,子孫便以邑名為姓。

3、出自於他族。今壯、佘、回、滿、瑤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中山郡:漢代設置,治所在盧奴(即今河北定州),轄境相當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國以西,唐縣、新樂以東,滹沱河以北地區。

2、東莞郡:漢為城陽郡,晉改稱東莞,治所在莒(即今山東莒縣),後改名東安,轄境相當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陰、沂源等地。

3、汝南郡:漢代設置,治所在平輿(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轄境相當今河南淮河、穎河之間。

【堂號】

「汝南」、「藍田」、「藍玉」、「中山」、「戒君」等。

【歷史人物】

藍采和

據近日發現的《藍氏族譜》記載:「藍采和,唐高宗開德元年癸酉科進士,受諫議大夫。因觸怒權臣楊國遂,後解印別妻離子,修煉白日飛升,稱為大羅仙者,即公也。有歌曰:「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

中國神話人物八仙,大都能找到其真人的歷史背景,惟獨藍采和的真人背景無從考究,這本族譜對研究我國道教傳說有很大價值。

據《續仙傳》記載,八仙之一的藍采和,不知道是哪裡的人。總是見他身穿一身破爛的藍色衣衫,腰束一條三寸寬鑲嵌有六顆黑木扣板的腰帶,一隻腳穿著靴子,另一隻卻打著赤腳。夏天時他在衣衫裡加上棉絮,冬天則又睡在雪地上,呼出的氣像蒸汽一樣。

藍采和每天都手持三尺多長的大拍板,踏著節拍,在城中唱著歌謠沿街乞討,走起路來,腳上的靴子總是嘎嘎作響,帶著醉意歌不離口,和著節拍,邊走邊唱,每次都吸引著無數男女老少跟著看熱鬧。

藍采和思維敏捷、機智幽默,雖然表現出一副癲狂的樣子,但言語充滿了智慧,人們向他提問,他往往隨口答來,話語幽默,讓人忍俊不止。他唱的歌詞很多,其意思都是如何修真養性,其中最著名的是「踏歌」:

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乞討時,人們給藍采和錢幣,他就把錢幣用長繩串起來,拖在地上走,散落到地上也不管不問。如果見到貧窮的人,他就會拿去救濟別人,但更多時候是買酒喝。藍采和一生遊歷天下,走了很多地方。

有人自小就看到藍采和,等他們都年老後,卻見采和還是那麼年輕。後來藍采和遊玩到濠梁,醉臥於酒樓中,這時聽見有雲鶴笙蕭之聲,他忽然輕輕地升起,飄向雲中,將身上的衣衫腰帶脫下,然後冉冉而去。

閔(ㄇㄧㄣˇ)(mǐn)

【歷史來源】

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諡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o∽忠逑嗤??加辛?е?狻B熾曬?暮笫雷鈾鏌雲溱趾擰般傘蔽?眨?莆?墒希?來?啻??p>【郡望】

1、魯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2、隴西郡:秦代設置,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洮縣。據。《路史》記載:「魯後有閔氏」。一曰,周大夫閔子馬之後。望出隴西。

【歷史人物】

閔子騫

閔子騫,名損,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在孔門中以德行和顏淵並稱。為人大孝。閔子騫年紀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父親娶了後母,後母再生了兩個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氣寒冷,父親要外出,就叫閔子騫駕車,在途中,閔子騫突然掉落了駕馬的韁繩,父親以為兒子太粗心,就責怪他的不是。誰知一接觸兒子的衣服,才發現閔子騫穿的布袍裡面,全是不保暖的蘆花。

回家後,再摸摸另外兩個孩子的衣服,卻是暖和的棉花。父親的心裡明白了,是後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就要趕走後母。這時閔子騫跪下來哀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母親在家,只有孩兒一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家裡就有三個孩子要受寒。這兩句話感動了父親,留下了後母,也使後母知道反省改過而變成了慈母。

閔子騫的孝行是發自天性的,他不管父母對他是疼愛,或是憎惡,他始終都是用心盡孝,他不在意自己的委屈,讓一家人各安其分,各得其所,因而保全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學時,還特別稱讚閔子騫說:「真是難能可貴的孝子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