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愛民如慈母的辛公義

秦自省


【正見網2009年06月07日】

辛公義(552-613年),北周至隋代時的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人,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在北周建德(572―577年)初年,被授為宣納中士;不久,又升為內史上士,參掌機要。後又陸續升遷為岷州(今甘肅岷縣)刺史、牟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揚州道黜陟使和司隸大夫等。

辛公義就任岷州刺史之前,由於當地經濟文化都很落後,不懂得什麼是傳染病、什麼病不傳染,也不懂得加何預防、隔離、消毒等醫護知識。當地形成了一種惡劣的風俗:百姓一旦生了病,其家人因怕傳染,不但不盡孝義之道,反而「遠而避之」,連父子、夫妻之間都如此,致使病人得不到照料和醫治,忍受著病痛的煎熬而活活等死。

辛公義刺州到任後,甚為此俗憂慮。他認為:如不改變這種愚昧而不通人情的習慣,將嚴重影響百姓的生產生活和社會安定。於是,他派屬吏分頭去巡視全州,凡發現有病的老百姓,一律將他們抬到官衙中,安置在廳堂裡,請醫生為他們診治。有時廳堂裡的病人多達數百,連走廊裡也都住得滿滿的。

為便於照顧他們,辛公義刺史將自己的床和辦公桌,也搬到了病人中間,一邊就地辦公,一邊關心治療。並對確有傳染性的病人,分別處理,施以預防、隔離和消毒。

他還將自己的全部俸祿,捐獻出來,為病人求醫買藥,供給飲食。在他精心護理下,許多人都轉危為安,漸漸恢復了健康。

待病人痊癒後,辛公義又派人將他們的親屬找來,推心置腹地對他們說:「一個人生了病,最需要的是照顧。但是,你們過去卻拋棄病人,不給他們醫治,不管他們飲食,反而增加了他們精神上的痛苦,他們當然會病得越來越重,直至死去。相反,如果及時治療,多方照看,他們便會恢復健康的。你們看,這不是一個個都康復了麼?至於怕傳染,也只是一種缺乏知識的恐慌,因為有許多病是不傳染的。我把這些病人都聚集一起,自己日夜坐臥其間,如果說傳染,第一個被傳染的應該是我,而我現在不是好好的麼?所以,你們不該恐懼。如有傳染病流行,官方會另行通知,告訴你們如何應對。」病人的家屬們聽罷,無不羞愧難當,領著自己的親人,再三叩謝而去。

從此以後,當地「始相慈愛,互興關照之風」。人們撫今追昔,「合境之內」都將辛公義刺史「呼為慈母」。

辛公義遷任牟州刺史時,牟州牢獄正人滿為患。他聽說後,感到不正常,又覺得事關重大,所以到任的第一天,便著手處理這件事。

為掌握第一手材料,辛公義來到獄中,每天坐在牢獄旁邊,親自提審每一個犯人。一連十多天,天天如此。直到「決斷咸盡,方回大廳」。對一些新的訴訟,辛公義總是先不立案,而是派值班的助手審問;若遇到疑難案件,當天沒能審完,則將犯人關起來。同時,他自己也不回宿舍睡覺,而是食宿在大廳裡。有人勸他:「此事有別人辦理,您何必自找苦吃?」

辛公義說:「我作為刺史,沒能引導百姓向善,才出現了犯罪而被關押。關在獄中的人,都是我的子民。我能心安嗎?」

辛公義的義舉傳出後,牟州百姓深受感動。甚至連在押的犯人也動了情。一個個競相認罪、服罪。一旦有人提出打官司,鄉村父老就會馬上站出來勸阻:「這樣的小事,何必去勞煩辛使君!」因此,獄訟迅速減少,社會風氣明顯好轉。

在此情況下,辛公義又開始率領百姓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走致富之路。據史載,有一年普降暴雨,「自陳、汝至於滄海,皆苦水災」;而牟州境內,由於「水道犬牙交錯,獨無所損」。

辛公義於仁壽元年(601年)被任命為揚州道黜陟使。黜陟使,是負責了解民間疾苦和偵查官員善惡的官,權力和影響都很大。

當時,太子楊廣的兒子、豫章王楊.┱?ぱ鎦蕁Q?┬∈焙虼廈髁胬??氖芩邐牡巰舶?壞?ご蠛筧唇ソケ淶媒卷?鵠礎K?酒淙ㄊ疲?勰邪耘???????趕鋁酥種腫鐨小9?ィ????倒?涼?灝?袢繾印⒅捶ㄈ縞劍凰?隕?濾?⑾腫約旱牟環ㄐ形?螅?嵯蚧噬線M行揭發檢舉。於是,未待辛公義到達揚州,他便派人提前去境外迎候,並求其手下留情。辛公義明白他的用意,但仍明確表示:「我是奉詔而來的,豈敢徇私情?」到達揚州後,辛公義依舊秉公辦事,很快便將楊.┘捌涫窒濾?缸鐨幸灰徊榍濉=幼牛?縭當ǜ娓?慫邐牡邸?p>三年後,隋文帝駕崩,楊廣即位,是為煬帝。煬帝聽信楊.┑熱說牟餮裕??涼?灝樟斯佟5?背己桶儺眨?戳??歡系鼐奐?諞黃穡?敕繳璺ǖ匚???┙星?l鏡畚?肆?縟誦模?壞貌換指戳慫?墓僦啊?p>辛公義年過花甲時,又擔任了檢校右御衛武賁郎將。在一次從征高麗的戰役中,卒於柳城郡(今遼寧朝陽),享年六十二歲。

(事據《隋書》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