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71):池喬陰鬱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8月05日】

池(ㄔ?)。(chí)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嬴秦司馬公子池,他的後代裔孫便以祖父池字為姓,之後便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範圍)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

2、出自於殷姓諱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轄範圍),便以地為姓,之後便轉移居住在西河,繁衍昌盛。

3、改為池姓。如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有池姓氏族;如明洪武十一年閩省尤溪陳代澄因避亂,隨母改池姓;如晉公以婿池質於鄭,而池之為姓:周程休父之後,改程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賜姓。

【郡望】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衛西境沿黃河,稱西河,即今濬縣、滑縣等地。

【堂號】

安樂堂、西平堂等

【歷史人物】

池逢功

池逢功,字玄三,清代黃岩人,由世襲雲騎尉薦升副將,署溫州總兵。咸豐三年(1853年)溫州遭大水,咸豐四年春夏間,有許多民眾因飢餓而死。他建議設局施粥濟苦,自己倡先捐出百金,並囑咐諭請所有將校,齊心勉力捐款相助。於是城中守令、士紳無不樂善好施。歷經兩個多月,救活了大批飢餒的民眾,因此土民發自內心為池逢功立碑歌頌他的恩德。


喬(ㄑㄧㄠ?)。(qiáo)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為橋姓所改,以山命名的姓。根據《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記載,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黃帝死後葬於橋山(今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有些子孫便有留在橋山守陵看山,於是這些人便以山為姓。至於橋氏改為喬氏,是在南北朝時的魏。根據桑君編纂的《新百家姓》記載,東漢時有太尉橋玄的六世孫橋勤在北魏任平原內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歡的專權和壓迫逃了出來,橋勤隨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橋的木字邊,變成喬,高遠的意思。橋勤不敢不從,從此橋改為喬,世代流傳下去。

2、出自於匈奴貴姓。史料記載,漢代匈奴貴姓分別有四個,蘭、喬、呼衍、須仆,內有喬氏,後來與漢族的喬氏渾為一體。

3、出自於鮮卑之後。根據相關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喬姓的鮮卑人出現,他們的後代一直延續著這個姓。

【郡望】

1、梁國:漢高帝五年設梁國,治所在睢陽。相當於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權等地。宋朝改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復了以前的治所。

2、馮丘:出處不詳。
  
【堂號】

1、文惠堂:宋朝喬行簡,歷任淮西轉運官,參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論時政。被拜為右丞相,封「魯國公」。死後諡為「文惠」。
2、另外還有梁國堂號。

【歷史人物】

喬吉

(西元1280~1345年)字孟符,號笙鶴翁、惺惺道人,原籍山西太原人,後來因為戰亂長期流寓杭州。主要創作活動時期在元大德年間至至正初年,其足跡由太原而湖廣,遍歷湖南、浙江、福建、江蘇、安徽諸地。

一生無意仕進,寄情詩酒,過著「殘杯冷炙」「青燈茅舍」的清貧生活,共創作了十一種雜劇,今存《揚州夢》、《金錢記》、《兩世姻緣》三種。還有小令二○九首、套數十一套及詞一首。收入《惺惺道人樂府》、《文湖州集詞》、《喬夢符小令》。

喬吉在元代和張可久齊名,所作小令計二百一十三首,散套十套,風格以清麗為主。據說喬吉人長得俊秀而有威儀,平日家居生活嚴謹而不隨便,因此頗為時人所敬服。

他有一支題名為「自述」的小令〈綠麼遍〉中說:「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時時酒聖,處處詩禪。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將喬吉一生的個性和興趣,描述得非常令人神往。

由於這樣洒脫、隨性、不求聞達的個性使然,喬吉總是處在潦倒貧困當中,甚至在當時,連自己的作品都無法印行於世也不在意。這些我們很容易在喬吉的散曲中,看出他內心看透虛空、恬澹自適的人生觀,譬如他題名為「悟世」的小令〈昇平樂〉中說:「肝腸百鍊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尖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竹籬茅舍。」觀其曲文內容,可以說全是對人情放淡的一種自我超脫描述。除此之外,他的散曲也有頗為質樸的風格和想像豐富的呈現,明朝人曾將喬吉的作品搜輯成為《夢符小令》行於世。


陰(ㄧㄣ )。(yī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源於春秋時期,帝堯農官后稷的後代,以邑名為姓。春秋初年,齊國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管仲,為齊桓公輔政名相,他是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鮮的後裔。管仲名夷吾,潁上(今屬安徽)人,他由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為上卿,尊為仲父。管仲的七世孫名修,為齊卿田氏所逐,自齊國逃到了楚國,被封為陰邑大夫,所以又被稱為陰大夫、陰修。他的後世子孫便以封邑為姓。

2、以國名為姓。遠古時的堯帝的後代,曾建立一個諸侯國,稱為陰國。古時,山南為陽,山北為陰,陰這個地名可能在大河或大山的北面。堯帝後代受封於陰地,便以地名為國名,其大夫的後裔便以食邑為姓。

【郡望】

始平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槐裡(現在陝西省興平市)。

【歷史人物】

陰長生

陰長生是河南新野人,他是漢朝皇后的親屬。雖然他生在富貴人家,卻不貪戀榮華富貴,專門研究道家的方術。

他聽說馬鳴生知道轉世修仙的秘訣,就去找他,並甘心自願為馬鳴生當僕人,給他干脫鞋掃地的活兒。然而馬鳴生並不傳授他成仙的道術,卻整天與他高談闊論,談的都是當前的時事以及怎樣種好農田等世俗瑣事,就這麼談了十多年,陰長生也沒表示厭倦。

和陰長生一塊來向馬鳴生學道的十二個人先後都走了,只有陰長生對馬鳴生更加恭敬的執弟子之禮。馬鳴生感動的說:「你才是真正能夠得道的人啊!於是就帶他遊了四川灌縣西南的青城山,把黃土變成黃金讓他看。馬鳴生站在神壇上,面朝西把一部經卷授給陰長生,然後就告別走了。

陰長生回來後,照經卷上的辦法煉出了仙丹,只吃了半付就成仙升天了。後來陰長生又按馬鳴生教的方術用泥土變出了十幾萬黃金,用這金子救濟天下窮苦的人,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給。後來陰長生又帶著妻子周遊天下,他全家人都長壽不老。陰長生在世間住了三百來年,後來在四川豐都縣平都山的東面白日升天而去。

陰長生寫了三首詩,講述未來的事。第一首的大意是:「我在唐堯虞舜時就接受了上天之命,一直延續到漢代,都負有仙界的使命。我從很早就愛好修煉,雖然我是個平凡的人,但志向很高尚,不想在王侯手下做官。如果只是為了延續生命,那麼只滿足於長壽就不會再有所追求了。我希望能夠升入雲天,乘龍浮游,展開雙翼乘風翱翔。我希望能不怕火燒,入水不濕, 無憂無慮地在太極中逍遙漫遊,在仙界的都城中往來。那時我下看人間那些愚昧的人們,他們的年華像流水般一去不回,短暫的生命轉瞬即逝,死後就變成了泥土,可是他們仍然急急忙忙奔波勞累,終於免不了一死,這是何等可悲啊!

第二首詩的大意是:「我的仙界的老師是道術極高的真人,他可以升天入地變化無窮,道術可以和著名的仙人王子喬、赤松子相媲美。我有十二名學道的同學,在二十年的修煉苦學中,有很多由於志向不堅定半途而廢,我真為他們痛惜,但這也是天命的安排,因為道術不是隨便就可以傳授的,只傳授那些意志堅定的聖賢們。那些學道半途而廢的人,墮入了冥冥的陰間,真是苦海無邊啊,所以我希望後世的人們在修煉道術時一定要刻苦勤奮,千萬不要為人間的榮華富貴所誘惑而動搖了修道的意志。一旦修道成功,升入九天仙界,那時壽命就和日、月、星一樣,億萬年長存永在了。

第三首詩大意是:我從少年時就愛好道術,拋別了家人,隨著老師東西南北四方遨遊,脫離了人間的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和命濁這『五濁』,離開塵世隱居山林三十多年。為了修道,我寒冷時忘了添衣,餓了忘記吃飯,雖想家也不敢回去,再勞累也不敢休息。我侍奉仙師,處處使他歡欣愉快,顧不得自己滿臉污垢,雙腳磨厚,終於得到了仙師的讚賞,才傳授給我修煉的秘訣,這是多麼大的恩德啊。我的妻子兒女也因此得到長生之術,將永享天年。 我又煉成了億萬黃金白銀散給了窮人,我還能驅鬼神為我服務,還有玉女在我身旁侍奉。現在我得以成仙,完全是神丹的功效啊!」

陰長生在人間活了一百七十歲,容貌像年輕的女子那樣俊秀,後來在大白天飛升上天,進了仙界。


郁(ㄩ?)。(yù)

【歷史來源】

1、出自於西陵嫘祖之後。三峽地區的諸多姓氏,如與歐陽氏同源血親的氏族有夏姚22家,如夏氏、姚氏、歐陽氏、婁氏、嵇氏、弋氏、韓氏、區氏、郁氏等,均與西陵嫘祖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大禹是西陵嫘祖五世孫,軒轅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高陽,高陽生鯀,鯀生大禹。

2、古郁國之後。根據《姓考》記載,古代有個國家叫郁國,春秋時為吳國大夫采邑,所以後裔便以國名為姓。

3、郁貢之後。膠東郁秩縣(今山東省平度市),為魯貴族封地,或以地名為氏,具說水滸中有郁保四,是他們的後代。

4、漢代郡縣郁夷居民之後。郁夷屬北地,在今陝西省寶雞及隴縣一帶。

5、漢代郡縣郁致居民之後。郁致屬北地,在今甘肅省慶陽一帶。

6、漢代西域之郁立國國民之後。郁立國在今新疆奇台縣之西北。

【郡望】

1、黎陽:在今河南省中部濬縣一帶。黎陽郡:西漢置黎陽縣,北魏改置郡。

2、膠東:在今山東省東部平度縣一帶。

3、魯國:自句容遷崇明。

4、高平:郁姓望族居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

5、宜家:嘉定縣南翔鄉

6、敦本:先世遷吳地,數傳至日新,始居常熟沙溪。始遷祖開宗,明成化間自沙溪遷錫邑青城鄉泉州後塘滄,後代分遷邑之太平橋、大池、蠡橋及宜興、崑山、常熟、常州、江陰、薊州等地。

【歷史人物】

○郁采:明正德年間進士,授刑部主事,後遷任裕州同知,時遇戰亂災荒,盜賊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領州民抵抗,連戰數日後城陷,巷戰而死。


○郁文名:字雷門,清江蘇吳江人。善畫花鳥,山水亦工。家貧甚,可卻不肯以畫出售餬口。倘若遇到知交故友欣賞喜愛,則立刻提筆欣然揮灑致贈,毫無吝容。(事據《江震續志稿》。)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