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11月03日】
張良,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是秦末漢初擅長運用韜略計謀來調兵遣將的有名人物。張良乃韓國貴胄之後,其祖父與父親,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厘王和悼惠王的相國,有「五世相韓」之稱,一家在韓國的地位可是功勳卓著。
悼惠王二十三年,張良父親張平去世,父親過世後二十年,秦就滅了韓國。雖然當時張良還小,但他心中挾著亡國之痛,時刻圖謀復國,於是變賣所有家財,招募刺客,伺機刺殺秦始皇。他曾經到淮陽去學禮,又到東夷去拜訪滄海君,募到一位大力士,又特地替他訂做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準備一椎就可以要了秦王的命。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恰逢他到東邊來巡遊,張良帶著那位大力士,預先算好秦王東行的路線,就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那兒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車駕到來時,就叫力士把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猛力向秦王乘的那輛車擲去,可惜一個偏差,鐵椎打碎了旁邊的副車。秦始皇見有人想謀刺他,大為震怒,號令全國嚴格搜索刺客,限期捉到,攪得天下惶惶不安,就是因為張良這一椎的緣故。
從此,張良就改名換姓,逃往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藏匿。據說在此遇黃石老人,得《太公兵法》。張良在收到黃石公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後,日夜埋首鑽研,終於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測之機而輔佐劉邦。到了晚年,他更依照黃石老人書上所寫修煉道術,運氣丹田,使自己身輕如燕,能夠遨翔天際。
秦末,張良參加反秦起義行列,先在劉邦軍中為將,隨劉邦先後投項梁,入關中咸陽,又勸劉邦莫貪戀富貴,屯軍霸上,鴻門宴上為劉邦解危。劉邦被封為漢王后隨其入蜀,並讓劉邦燒掉棧道,以使項羽不疑。
楚漢爭霸中,他審情度勢極力主張劉邦聯合彭越、英布等人,並勸劉邦滿足韓信要求,重用韓信以使他效力,反對酈食其復立六國的主張,主張追擊項羽,莫放虎歸山,這一切保證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的勝利,被劉邦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人傑。
西漢建立後,張良因功被封為留侯,任大司徒。高祖曾經想廢太子,由於張良力諫乃止。劉邦左右大臣皆華山以東的人,主張建都於雒陽,只有張良支持劉敬之說,極言關中之利,力主建都關中。後劉邦採納其言,向西定都關中。
張良隨劉邦入關之後,天下大定,他便稱病杜門不出,開始不食人間煙火,想輕身仙舉,閉門靜修,一年多都足不出戶,並執意求去。學導引吐納、辟穀之法。他常說:「我家幾代相韓,等到秦滅了韓國,我萬金不惜,為了要替韓國報仇而對付強秦,一椎打下去,天下都震動了。現在用這三寸不爛之舌,作帝王的師保,封賞萬戶,位列諸侯,這是作為一個老百姓的最高願望,對我張良來說,已是足夠啦。最後我希望放棄一切人間雜事,跟仙人赤松子去學長生不老術。」劉邦死後八年,張良也就去世了,死後追稱文成侯,葬在龍首原。(事據《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另據《太平廣記》)中記載,漢末赤眉起義時,張良的墓被人掘開,打開棺木時,只見一個黃石枕頭突然騰空飛去,似流星一般轉瞬即逝。棺中根本沒有張良的屍骨和衣冠,只有寫在素絹上的幾篇論述兵略的文章。張良成仙后,仙位為太玄童子,常隨太上老君在太清仙界遨遊。他的孫子張道陵也得了道,他在崑崙山時,張良去看過他。
現在的人為讚嘆張良的智慧,在坊間流傳一句俗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我想文天祥的《正氣歌》裡,把張良列入「時窮節乃見」的十二個人物之一,當時總有他的見地與立論,我們這些後人也無法揣測與探知。
想來張良一生,由富到貧、由有到無、由貴族到亡命、由官宦蔭襲到平民布衣,身邊的一切,隨著國破家亡而由巔峰落入谷底。但他並不一般,一擊不成,也不氣餒,評估實際,將眼光放遠,再憑著一己之長佐漢滅秦,並結束楚漢相爭取得天下,遂了心願、報了國讎。此後即不戀棧權位,不沉溺繁華,及時退隱、拋卻紅塵、訪道學仙。
這種,由入世時血氣方剛的復國雪恨、同仇敵愾的熱血志節,到功成名就後,擁有一切卻看透虛空,視富貴如浮雲、糞土的出世襟懷,那心性的轉變與提升,自然流暢、毫無滯礙、洒脫自如。由表面上看來,我想文天祥佩服的是他那「能屈能伸」為達目的永不止息的志氣,以及「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的永續節操吧!因為他倆同有「亡國之痛」的處境,共有「不達目的不惜一死」的認知呢!
雖然,他們倆人所處的年代與最後結局大不相同,但是從修佛學道這個修煉角度看來,他們卻殊途同歸哪!據《古今筆記精華錄.卷二十》中,有《文文山遇仙》一篇,文天祥(號文山)在他的《指南後錄》中,記述他曾經遇到一位道家高人,名叫「靈陽子」,向此書作者講述過道家的學問。
又過了若干年,文天祥被俘後,在獄中遇到異人,指示大光明正法,他被元朝拘禁在獄中生活了四年。這期間寫了不少詩文,其中有首詩的內容,寫的是他在遭逢大患難後,得到正法,了悟人生,又寫他修煉到了那種異常平靜的境界,並以新的視角寫出對過往經歷的認識。最後兩句,寫真正的豪傑,心性極高的人,是會很快修成的,這也是他的「夫子自謂」。因為他已經超越生死,把名利情都放了個乾淨。晚年聞道得法,得到了他早年所想得到的境界,真是足慰平生。從這件事實看來,也許文天祥之推崇張良的原因卻是在此哪!一般凡夫俗子,哪懂得其中惺惺相惜、同登仙籍的深厚內涵呢?有可能唷!您認為呢?
附註:文天祥在獄中遇異人,指示大光明正法的詩──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天下惟豪傑,神仙立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