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5月15日】
【原文】
式觀元始,眇覿玄風。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1),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據《文選》引)
【註解】
(1)踵其事而增華:繼承前人事業,使之更加完善美好。
【故事闡述】
《文選》是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亦稱《昭明文選》。〈文選序〉是蕭統編完《文選》後所寫的序。
典源所錄是序文的第一段,內容大略是在說明:以前上古時候,民風純樸,尚未有文章的創作。等到伏羲氏統治天下,開始畫八卦,創造文字,文章才因此產生。
《易經》說:“觀察天文,可以了解四時的變化;而觀察人文,則可以教化天下。”可見文章的時代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就好比車輛的製造,一開始只有簡陋的椎輪車,後來才出現較高級的大輅車,但是大輅車已不像椎輪車那樣的質樸;積水成冰,但是當初的水卻沒有後來的冰那般寒涼。
這些都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加以改變發展,才顯得更加完美;事物的演變也是如此,文章也是一樣,由質樸發展到華美,其中的變化是無法完全詳細去了解的。後來原文中的“變其本而加厲”演變成“變本加厲”這句成語,意思轉用來指事情改變原有的狀況而顯得更加嚴重。
【討論】
(1)文章中提及上古時候,民風純樸,尚未有文章的創作,直到何時文章才產生?
(2)從《易經》中的哪些敘述,可見文章的時代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相似成語】
日甚一日
【造句練習】
例:經過這次事件的教訓,他的荒誕行為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例:服過刑後,這些歹徒不但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更顯猖狂。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變本加厲>()>()>()>()>()
參考答案:
變本加厲>(厲兵秣馬)>(馬首是瞻)>(瞻前顧後)>(後來居上)>(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