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張闡神人賜名

翔風


【正見網2012年04月05日】

張闡,字大猷,宋朝永嘉人。幼年力學,博涉經史,善作文。他到了將命名的年紀,夢見神人大書“闡”字,並說:“以此為名吧!”他父親驚奇,極力勉勵他讀書,張闡不到二十歲就被選為京師貢生,登宣和六年進士第。

張 闡調任嚴州兵曹掾兼治右獄。當時方臘作亂,張闡主張守御,而有義士自告奮勇請戰。宋軍出戰不利敗退,州將於是發怒,將義士交給張闡處置,要殺掉罪魁。張闡 力爭說:“此人以義請戰,官軍退卻,他勢不得獨前,並非率先逃跑的人,殺之何罪?”使州將回心轉意,義士得以免死。 李回統帥江西,席益統帥湖南,都請張闡作幕僚。強盜軍盤踞洞庭湖,而官軍多是西北人,不嫻熟水戰。張闡獻策興造戰艦,以大艦為營,小艦出戰,乘枯水期時直 搗賊巢,賊勢因此衰落。各部門交相推薦張闡,請朝廷為張闡改官,吏部卻用捕風捉影的文字作梗。張闡也不爭辯,自求免職回鄉,歷任鄂、台二州教授。 紹興十年,宋高宗詔令侍從各自舉薦所知道的人才,給事中林待聘舉薦張闡。宋高宗召來張闡諮詢。當時金人議和,歸還關中地。張闡首先建議:“關中是必爭之 地,自古號稱天府,願陛下固守關中,以遮蔽巴蜀,圖謀中原。”其次諫言由監司、郡守薦舉人才的弊端。又請求嚴禁囤積居奇,以救濟江、浙水災。宋高宗詔令讓 張闡應試館職,任命他為秘書省正字,又升為校書郎兼吳、益王府教授。當時諸將恃功邀功請賞,朝廷一味姑息諸將罪過,而且將領擁兵在外,禁衛兵力單薄,張闡 上疏極力議論。之後朝廷漸漸根據實際功過升降將領,並抽調各路兵馬來增加禁衛兵力,都如同張闡的意見。

紹興十三年,張闡升任秘書郎兼國史院 檢討官。秦檜每次舉薦諫官,必先通風報信,讓人知道是自己的意思。秦檜曾對張闡說:“秘書郎幹了很久了,我想給你安排個御史台工作,如何?”張闡辭謝說: “丞相關心,我能老死在秘書郎職位上就萬幸了!”秦檜默然,竟罷了張闡官,發配張闡去主管台州崇道觀。張闡歷任泉、衢二州通判。

紹興二十五 年冬,秦檜一命嗚呼,宋高宗親理朝政,起用張闡為提舉兩浙路市舶,又入京為御史台檢法官,升吏部員外郎。宋高宗為太子宋孝宗選宮僚,說:“莊重老成,誰也 比不過張闡”,於是改任張闡為祠部兼建王府贊讀。 紹興三十一年春,天降大雨,麥苗皆死,荊、浙地方盜賊興起。宋高宗詔令侍從、諫官條陳弭災、御盜之術。張闡上疏說:“和議以來,歲有聘幣,民不堪命!臣願 陛下不要因為金人困頓中國,可以嗎?反正逃來的人朝廷經常下令遣返,被遣返者怨聲載道!臣願陛下不要使金人得以甘心,可以嗎?州縣官吏山高皇帝遠,百姓橫 遭魚肉之禍!臣願陛下嚴厲誅殺貪官污吏,可以嗎?陛下詔令蠲租,官府又照征不誤,寬大的恩澤照例成為一紙空文!臣願陛下申明禁止征租的詔令,可以嗎?這幾 條若能依次施行,足以動天地,召和氣,災異、盜賊不足慮也!”又說:“金主完顏亮將入侵,應該守要害,防海道,三邊不可無良將,督視不可無大帥!”宋高宗 嘉納,召張闡面諭說:“卿所言深中時病(何止深中南宋時病,如今紅朝亂政,輸金幣、遣難民、縱貪暴、施口惠,何其類似?無怪乎天災人禍頻頻),但是遣返逃 人北歸,已經寫在和約上了,朕不忍渝約啊。”升任張闡為將作監,進封宗正少卿。 紹興三十二年,宋高宗禪位。宋孝宗即位後,恢復岳飛官職,當天晚上地動山搖,烈風捲起大樹。宋孝宗任命張闡為代理工部侍郎兼侍講。張闡入謝,說:“諸將以 敗為捷,冒受官爵,州廂禁軍因為覃霈鼓譟鬧事,希圖厚賞,不可不正其罪!”當時張闡的意見都被施行。 渝盟侵宋的金主完顏亮此時已死,金國內亂求和,南宋再議派遣使者。張闡說:“應該嚴格要求金人,糾正敵國對我的禮數,才能派遣使者。金國如果不從,就交 戰。這樣則中國之威可以復振。”宋孝宗說:“使者往來是老規矩,但舊約是不會從的了,朕志已定。” 當年冬天,宋孝宗下令侍從、諫官條陳時務,張闡上書十條意見,都切中時弊。當時應詔者數十人,只有張闡與國子司業王十朋指摘時事,斥責權幸,無所隱晦。第 二天,宋孝宗召兩人在內殿諮詢,大加稱賞,賜酒與御書。當時進獻太上皇帝、太上皇后的冊書、寶璽,督造的工部按例加官進爵,張闡卻推辭不要。有人說:“您 升一級官,就可以澤及子孫,為何推辭?”張闡笑道:“寶冊不是我的功勞,我能為了子孫就無功冒賞嗎?”

隆興元年,張闡被正式拜為工部侍郎。 張闡上奏說:“臣去年冬天乞求守御兩淮,陛下說開春實行,夏秋完工,現在是時候了。”宋孝宗說:“江、淮事務我都交給張浚了,朕倚張浚為長城。”張浚銳意 恢復,採取攻勢,督府請求接受蕭琦投降。宋孝宗諮詢張闡,張闡請求同意出師受降。不久傳來收復靈壁縣的捷報,張闡考慮大將李顯忠、邵宏淵深入無援,奏請增 兵殿後。後來宋軍果然失利,眾人議論歸罪於主戰。張闡說:“陛下出師受降沒有錯,是因為諸將違反節度並且孤立無援才失敗。應當矯正之前失誤,怎可就挫傷銳 氣?”宋孝宗因此言壯膽,更取出御前器甲撥給各路兵馬,親筆寫詔書慰勞張浚,宋軍聲勢從新振作。 當時屢屢更換諫官,張闡極力提意見,請求增加諫官。宋孝宗說:“諫官好名,比如某人只想得到正直的名聲而去。”張闡說:“唐德宗懷疑姜公輔是賣直,陸贄懇 切勸諫,願陛下深以為鑑!”宋孝宗對他再三嘉獎。金人求和,宋孝宗與張闡商議。張闡說:“他想和,是怕我國呢?還是愛我國呢?就是欺騙我國罷了!”列出六 項害處,極力主張不可答應。宋孝宗說:“朕意也是如此,姑且權宜答應吧。”宋孝宗記起“賣直”的話,說:“胡銓也說過這話,朕並非拒諫的人,不過看諫言的 對與不對罷了。”張闡說:“聖上度量應當如天,為何與臣下爭名。”宋孝宗說:“你說得對。”不久,張闡升為工部尚書兼侍讀。 金副元帥紇石烈志寧致信通好,南宋對金國提出的三項和平條件,國書、歲幣已經議定,唯有割讓唐、鄧、海、泗州還沒定下來。南宋將派王之望、龍大淵出使訪 問,而眾人議論還紛紛未決。張闡說:“不割讓四州才可通和,先議定條件才可遣使。如今他被動,我主動,我以仁義撫天下,他以殘酷虐我民,我觀察金國形勢已 經衰落,何必先行示弱?”朝廷議論認同他的意見。宋孝宗用宋真宗舊例,命令兩名經筵官輪流值宿學士院,充當顧問。宋孝宗諮詢張闡的次數尤其多。張闡屢次請 求退休,宋孝宗不忍他離去。

隆興二年,宋金僵持,宋孝宗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宋孝宗再次起用張浚巡視江、淮。張浚吸取教訓,積極備戰:擴軍 數萬人;凡要害之地,都修築城堡,可引水作天險的工事,都積水防護;增設江、淮戰艦,諸軍弓箭器械全部完備。金國卻顯得外強中乾:金國屯重兵於河南,虛張 聲勢聲稱決戰,聽說張浚前來,卻急忙撤兵回防;投奔宋朝的反正者絡繹不絕;趁亂興起的山東豪傑都願意受張浚節制。主和的漢奸湯思退見狀急了,唆使王之望等 奸邪詆毀備戰,什麼“兵少糧乏,不可依靠”,什麼“揮霍國庫”,什麼“抗拒命令”,流言蜚語惑得宋孝宗哪裡敢主戰備戰。湯思退搞垮南宋守備,又密令孫造通 知金國重兵壓境。宋孝宗不得不簽訂和約,把四州割讓給金國。當然因為宋孝宗天良猶存,金國虛張聲勢,宋孝宗爭取到新約中歲幣減半、南宋不再稱臣,也拒絕了 金國要求全部遣返“俘虜”的要求。 張闡更加極力請求退休,宋孝宗於是封他為顯謨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張闡辭行時,宋孝宗問他想說點什麼,張闡說:“答應和平則忘了祖宗之仇,放棄四州則 失了中原之心,遣返歸正人則傷了忠義之氣。但願陛下不要忘記老臣昔日之言!(但願民國人不要忘記張闡昔日之言。)”他對時事的意見尤其懇切,宋孝宗對他更 加念念不捨,說等秋涼時再召見他,加賜他金犀帶,特許他佩魚。但是張闡居家一個月後就逝世了,享年七十四歲。宋孝宗特贈他端明殿學士封號。

南宋人本來極力反對和議,自從宋高宗、秦檜摧折忠臣義士之氣後,南宋士大夫偷安成習,到了宋孝宗與金國再次議和時,已經少有人明白和議不對了。只有胡銓、張闡依然明白金人是世仇,不可和。隨波逐流會讓人的道德標準走向扭曲,神人賜給張闡“闡”字,在今天仍然令人深思。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