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論證科學的最高點就是神佛

田天


【正見網2014年01月12日】

(1)以物質為基點認識看科學的發展

近代科學的物質觀發源於古希臘的原子論。現在歷史學界通常承認的原子學說最早提出者是古希臘愛奧尼亞學派學者留基伯,據說就是留基伯提出了物質構成的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物質世界裡最細小而不可分割的物質粒子,原子在當時的詞意也是不可再分割的意思。他認為原子之間存在著虛空,無數原子自古以來就存在於虛空之中,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毀滅,它們在無限的虛空裡運動從而構成了萬物。留基伯的學生德謨克利特在留基伯的學說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原子論,他認為一切物質都由微粒組成的,這種微粒在體積上是無限小的,世界上沒有比它再小的東西了,因而它是不可再分的。無數的原子在無限的空間或虛空中運行。原子是永恆存在的,沒有起源,既不可分,也看不見,相互間只有形狀、排列、位置和大小之區別。

近代以來科學界的原子論者們就接受和發展了古希臘的原子論觀點,認為物質是構成宇宙的永恆磚塊,萬物從物質而生,湮滅後又復歸於物質,物質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物質是世界整個演進過程中絕對唯一的起點和終點。在哲學界近代唯物論者也欣然接受原子論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唯物論哲學,他們甚至認為物質及其性質必然獨立於精神而存在,是客觀的實體,物質作為恆定不變的東西是絕對的實體和基質,湊巧的是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中似乎也證實唯物論對物質的判斷。

十七世紀,牛頓在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上建立了牛頓力學,後來的物理學家們以此為基礎發展成了經典物理學。作為猜測中的玫瑰十字會的成員,牛頓的一生中寫作的宗教學著述比自然科學方面的著述更多。據說牛頓經常領帶不結,襪帶不系好,馬褲紐扣不扣,不修邊幅地走進大學餐廳去吃飯。牛頓反對用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來將宇宙解釋為一部譬如一座大鐘的純粹的機器,他曾經說:引力解釋了行星的運動,但卻不能解釋是誰讓行星運動起來的。上帝統治萬物,知曉所有做過和能做的事。

萬有引力理論的發明時間據說是在一六六六年,那一年牛頓再次離開了劍橋大學,回到了住在林肯郡的母親身邊。某些未經證實的說法中稱他就是在那裡的一座花園中沉思散步時受到一個落地的蘋果啟發而發明了萬有引力。牛頓還把數學引入到物理學中,他是微積分的發明人之一,牛頓用數學來推算由運動定律中產生出來的運動方程,自他以後物理學界開始用微積分來解決力學問題。牛頓繼承了古希臘的原子論把物質歸結為具有絕對不變屬性的質點的集合。據說牛頓建立質點概念最初只是為了計算作整體運動的固體的一種方便理解,但質點概念在液體、氣體乃至熱現象中的應用也獲得了成功,科學界就開始把所有能夠具有機械運動的物質形態稱之為實物。當時的自然哲學又稱實物為實體,這樣物理學界和哲學界就在把物質歸結為物體,進而把物質看成實體的過程形成了現代社會的物質觀。

質量在牛頓力學中有著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牛頓把質量定義為物質多少的量度,因為在規定條件下的任何機械運動過程中,在規定條件下的化學反應中,質量始終如一。質量從此被看成是物質本身所絕對固有的屬性,被看成物質不滅或實體不變原理的主要依據。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認為物質是絕對實體的唯物論在二十世紀催生各種各樣的到今天仍然處於統治地位的通行哲學。

由於經典物理學成功還曾經使一些科學家產生了一種讓人驚異的幻覺,那一個傳說中擊中牛頓腦袋的蘋果讓人們從地上撿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大地上人類近代科學所建構的一切事物似乎從此開始變得無比的堅實,天國卻似乎要從此化作了虛幻。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世界上能夠有巨大發現的時代已經完結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已經走到頭了,不可能再有什麼新發現了,這種觀點據說曾經在科學界中是相當流行的。據說當時有一個很著名物理學家還說:“當然無法絕然肯定物理科學不再會有像過去那麼驚人的奇蹟,但非常可能的是大部分宏偉的基本原理業已確立,而今後的進展僅在於將這些原理嚴格地應用於我們所關注的現象上。在這裡測量科學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定量的結果比定性的結果更為可貴。一位卓越的物理學家曾經說過,物理科學未來的真理將在小數點六位數字上求索。”當然了,科學界這種自負狂妄的想法並沒有持續太久就在二十世紀被愛因斯坦打破了。

有關的記錄稱,某一天,愛因斯坦在家裡彈奏鋼琴,間或停下來在紙上寫一些東西,而且還不停的自言自語地說:“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還說:“這是很困難的,我仍需要進行工作。”然後走上樓回到他的研究室,一直在房間裡呆了兩星期,最後他走下樓來,臉色蒼白,神情稍顯疲倦,他把兩張紙放在桌上說:“這裡就是我的發現!”,那上面寫的據說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開始揭示了質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相對論證明了質量與能量有關,同一個物體相對於不同的參考系其質量是不同的。愛因斯坦在說明物體的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時提出了質能方程:E=MC2 (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那麼問題就來了,能量在過去的觀念中並不是實體啊!如果借用中國古代道家的虛與實的關係來理解,能量不是一直被理解為虛的一面的東西嗎?物質不是一直被理解為實的一面的東西嗎?虛可以轉化為實,實又可以轉化為虛,這種理解還是經典的物理學中的認識了嗎?物質到底是什麼呢?科學界又不得不重新面對這個問題,牛頓所建立的物質是絕對不變屬性的質點集合的觀念就不再成立了。

可是對物質認識帶來的觀念上的變化並沒有到止為此,粒子物理學的出現使人們對物質的認識產生了更為震撼的衝擊。粒子加速器的出現使得高能物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粒子物理學界掌握了用撞擊來擊碎粒子的方式,使得研究粒子分裂後的情況成為可能。現代粒子物理學的研究集中在亞原子粒子上,這些粒子的結構比原子要小,其中包括原子的組成部分如電子、質子和中子和放射和散射所造成的粒子如光子、中微子以及許多其它的粒子。迄今粒子物理學家們所知道的三百多種基本粒子中除少數壽命特別長的穩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電子和質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它們在誕生的瞬間就已湮滅了,所以現在粒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的微觀世界就是建立在這些瞬息即逝的粒子動物園裡的粒子之上的。

           ┏原子核━質子、中子━夸克
物質━分子━原子━┫
         ┗電子━━━━━━━━輕子

據說在粒子物理學家所認識的亞原子的粒子世界裡空間的上下左右和時間的先後都失去了意義,因為在未被觀測時微觀粒子也並不一定占據某一個確定的空間,也不一定在空間中有一個軌道,這樣在粒子的世界裡連我們在感官的經驗世界裡所確定認知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在普朗克長度的尺度下都失去了意義,一些粒子物理學家甚至認為粒子被觀測時的現象與遊戲裡的《模擬人生》的原理是一樣的,在遊戲中只有我們開始觀察遊戲中某一些範圍的時候,電腦螢幕上那一範圍的場景才會開始通過電腦運算顯現出來。一些粒子學家甚至引入了“現象”一詞來代替經典物理學中的“實體”一詞,經典物理學所研究的實體在粒子物理中消失了。

粒子物理學中還有一種奇特量子糾纏現象。一些粒子物理學家認為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這似乎是在說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即兩個粒子之間不論相距多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也不需要任何的連接,它們都能夠像有生命的存在一樣心心相印,這種粒子的非定域現象既違反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原理也同時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一位粒子物理學家甚至還說,粒子物理學是脫胎於鍊金術的科學,現在它似乎變得比鍊金術更加神秘。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概念也開始在全球物理學界廣為接受,一些物理學家通過研究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由比它大五倍的暗物質組建起來的,他們比喻說,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宇宙只是大海上的一層泡沫而已,更根本更大的宇宙其實是觀察不到的,是由暗物質組成的。

目前尚未經證實的弦理論在物理學界的出現可能又將把人類對物質的認識帶到一個更虛幻的理解中去。弦理論的雛形出現很早,在一九六八年由Gabriele Veneziano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裡找到了有二百年之久的歐拉公式,他發現這個公式居然能描述原子核內的作用力,這個歐拉公式後來就成了弦理論數學公式之一。弦理論可以用來描述引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相互作用力,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同時具有波粒二象性,弦理論認為這些粒子的形成可能都是由一種很小的弦能量的不同振動模式所產生的,就好像吉它或者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論中的宇宙弦或者能量弦可以作某種模式的振動,每種振動模式都對應有特殊的共振頻率和波長,如果說小提琴弦的一個共振頻率對應於一個音階,那麼能量弦或者宇宙弦的不同頻率的振動對應於不同的質量和能量,所有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能量弦或者宇宙弦的不同振動模式下產生的結果。

在物理學的弦理論中如果把宇宙和物質看作是由能量弦創生的一部交響樂,那麼在各種已知的基本物質粒子往下更微觀存在的能量弦就像是一個個無以計數的樂音,它們不斷在產生的同時就在不斷在湮滅,我們物質世界就是能量弦演奏而成的一曲雄偉的交響樂。

我們先不管物理學中的弦理論是否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可以藉助物理學的這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來打破我們慣常的固定不變的物質認識觀念,我們都能夠理解大一層的粒子是由更小的一層粒子和虛空組成,那麼更小一層的粒子又是由更小更小一層的粒子和虛空組成,那麼更小更小一層的粒子又是由更小更小更小一層粒子和虛空組成,一直往下追查下去是無窮盡的,最終的粒子的大小是趨於零的,到了一定的時候物理學家就是認為粒子的半徑就為零了,就成了空無,此時如果再追查下去會發現物質的最終的本質構成的確就是能量了,物質最終就是由能量構成的。

《在大嶼山講法》裡李洪志師父是這麼說的:“現在科學講宇宙是什麼形成的,這麼形成的,那麼形成的,這個物質,那個物質。更高的認識是宇宙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實際上宇宙最根本上就是能量構成的。越微小的物質放射性越強大,這是最根本的根本。現在的科學家不敢承認,因為也認識不到這一點。”

(2)從人體科學角度看能量與物質的轉化

粒子物理學家也猜測是粒子的相互作用力使粒子產生了質量,能量就是通過粒子相互的作用力形成了物質的。我們如果從人體的角度而不是從物質的角度可以更直觀地理解能量與物質的互相轉化過程。

中國大陸有許多“科學鬥士”非常反對古代中國人在中醫和氣功修煉中的“精血之氣”的說法,認為這是無稽之談,認為是荒唐的迷信。哎!那些“科學鬥士”們就這兩把刷子也敢出來招搖撞騙,所以大陸的科學界是很亂套的,他們其實是打著科學的旗號在禍亂人們對傳統的繼承與認識。他們的理由是精液不過是由精子和精漿組成,其中精子占百分之五左右,餘下的是精漿,全部的成分除了水、果糖、蛋白質和脂肪外,還有就是酶類和無機鹽。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啊!這些也都是現代科學不可否認的事實啊!就這麼一點點東西裡面還能有多少物質與能量呢?

大家知道現代醫學其實就是西方醫學了,因為現代中國社會上普及的中醫早已經名存實亡了,就剩點藥方和中藥了,精髓的東西全都被說成是迷信,已經失傳或者只能在地下秘密流傳。西方醫學經過了幾個較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解剖醫學的階段,從文藝復興的畫家達·芬奇等人開始人們開始系統地用器械剖割人的屍體,以了解人體內部器官的形態、位置、構造及其相互關係,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解剖醫學。達·芬奇據說曾經繪製了七百多幅人體解剖圖,流傳至今仍有一百五十餘幅。同期的醫學界專家也開始衝破一些封鎖努力地研究人體解剖。A·維薩曾經在義大利帕多瓦大學任教,那裡有歐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他在那裡積累了大量的人體解剖的醫學知識。一五四三年,A·維薩發表《人體構造論》一書,至此歐洲醫學完全擺脫了西方古代權威的束縛開始系統地建立了人體解剖學。隨著對人體內部器官的深入了解,一些醫學專家又開始研究疾病對人體器官的影響,義大利G.B·莫爾加尼在一七六一年發表了《論疾病的位置和原因》,書中論述了疾病影響下人體器官出現的各種變化,他把疾病看作是人體器官的局部損傷,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它在某個器官內的相應病變部位,至此以後醫學界就開始用“病灶”來解釋症狀,隨後病理解剖學也正式系統地發展了。

在十七世紀以前,歐洲並沒有系統的臨床醫學教育,學生到醫校學習只要讀書並考試及格就可領到畢業證書。到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萊頓大學開始實行臨床醫學教學,並在取消宗教派別限制的基礎上吸收了不少外國學生。到十八紀,萊頓大學開始在醫院中設立了教學病床,該校的教授H.布爾哈維是當時世界上有名的臨床醫學家,隨後臨床醫學教學從萊頓大學開始擴展到全世界,並興盛發展起來,以後不久臨床病理討論會(C.P.C.)也建立起來了,西方醫學至此有了更系統更富有實踐性的發展。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R.菲爾肖開始倡導細胞病理學,他開始將疾病研究深入到細胞層面,他認為人的機體是細胞的總和,所有疾病可以用細胞病理來說明。法國人L.巴斯德在研究發酵的作用和研究微生物過程中證明了發酵及傳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國人R·科赫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等,並改進了培養細菌的方法和細菌染色方法,還提出科赫三定律,他們三人對細胞的科研工作初步奠定了現代微生物學的基礎。十九世紀後三十年裡西方醫學界進入了細菌學研究時代,大多數主要致病菌都是在這個時期內先後被發現的,此後細胞醫學也開始成熟起來了,西方醫學又進入了新的更微觀的研究發展階段。

之後西方醫學又出現了遺傳醫學,西方醫學界開始系統地研究人體基因了。西方醫學就是這樣從解剖到細胞再到基因一層一層系統地向人體微觀層面依次深入地探索和發展起來的。倘若西方醫學只是發展到了這裡,誰想要用西方醫學來解釋清楚古代中國人說的精血之氣是不太可能的。可是西方醫學並沒有就此止步啊!自從現代生物能醫學的出現後,西方醫學對人體的認識就跟以前不一樣了,現代生物能醫學在目前的研究階段它已經知道了人體有著一個完美的生物電系統,也知道了生物電就是人體的主宰能量,我們人體就是靠生物電來維持運行和生活的。

動物和植物也一樣靠生物電來維持機體運行和生存的,我們知道植物是沒有骨骼和肌肉的,那麼植物靠什麼來實現運動呢?植物就是靠生物電來使自己產生運動的。誰都知道向日葵它會由東向西地自己轉動,向日葵靠什麼來實現運動的呢?它並沒有肌肉啊!它就是靠向日葵內部的生物電。含羞草也一樣啊!如果誰用手輕輕一碰它,它就自己動了,它也是靠生物電來產生運動的。我們許多搞生物研究的人都知道有些植物可以放出大約三十毫伏的電壓。以一個體重五十公斤的人體來計算,人體一晝夜所消耗的熱量約二千五百千卡,這麼多的熱量可以將五十公斤的水從0℃加熱到50℃,那以此為參照我們的人體每一天得產生多少生物電啊!

國際上體育大賽前為什麼運動員都會禁房事而不禁止跑步或者大運動量的體育訓練呢?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用精液化學成分的分析就不可能解釋得了吧?大運動量的訓練消耗的熱量和能量更多啊!那不是應該禁止運動員賽前訓練才對啊?解釋不了吧?從生物能量的角度一看就明白了。每一個成年男子每天大約可生產數千萬至幾億個精子,每一次性生活過後,人體需要五至七天的生產精子才能成熟和達到正常的數量。這就是說每一次性生活揮霍掉的人體生物電能是人體正常五到七天的生產量。中國古老的科學認為精血之氣是從人體會陰穴的地方採集人體內部能量轉化出來的,這個完整的過程就是一個生物電轉化成精血物質形式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體內一種天然自行的能量向物質的轉化形式。

古老的東方走的是人體科學之路,研究人體、宇宙、時空之間的奧秘。這些人在東方被稱為修煉者,他們在這條人體科學之路上走得很遠很遠,西方現代科學望塵莫及。

人體的修煉是一個倒過來轉化的過程,道家許多修煉法門都有一些什麼煉精化氣之類的說法,翻譯成現代人體科學的話語就是他們要把人體會陰穴產生的精血之氣提到氣海穴,利用氣海穴的陰陽二氣進行轉化,從物質形態轉化成為能量形態,再接著又提到人體下腹的丹田部位,通過那裡的演煉機制轉化成新的生命類存在形式。

這也是為什麼修煉到高層次的人會出現沒有常人性慾的原因,因為他整個會陰穴的微觀空間裡總是空的,裡面已經沒有精血之氣了,全部被提走演煉成更好的物質了。

修煉界講:修在自己,功在師父。也就是說沒有高級生命給你下上一套演煉機制,單憑人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人們都重視物質,全都沉陷在這個以物質為基點產生的科學裡去了。我們也已經知道能量與物質能相互轉化。那麼,我們要問一問了,物質又到底是什麼呢?

(3)現代科學的發展開始認識物質與精神是一性的

想要真正理解物質是活的,是具有生命的潛質的,物質和精神是同一性,僅僅是破除人們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哲學中形成的僵化物質觀是不夠的,僅僅知道物質到了一定微觀的時候就呈現出了“空”是不夠的。我們在看電影、電視或者是其它形式的文藝作品中形容一個人或者是動物死了,經常會說:“已經不動了,死了。”在我們的觀念中生命體如果不會動了,那就是死了,這是我們通常的認識。而現代科學的認識觀念則不一樣,讓我們用現代科學關於運動的觀念來認識生命吧。

現代科學從整體上來說是很習慣從運動的角度來理解世界的,將現實世界所能探知的運動形式歸納為七類: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前五類運動形式按現代科學觀念就是無生命範疇內的運動形式,也就是物質運動形式了,後面兩種運動形式才是屬於生命的運動形式。

在生活中這些運動形式是無所不在的,你比如:長江由西向東沿著千百年的河道在流動;枯葉被風兒吹拂著上下翻飛;晚上客廳的電視裡正在播放著的電視劇,淺黃色的燈筒照在淺色的沙發上,空調吹著冷氣;泡功夫茶的電水壺裡的礦泉水開了,呼呼地冒著白氣;煤氣爐裡藍色火焰加熱著陶罐裡的老火湯;核電站裡的核反應堆正在運轉;小區裡一個面無表情的女人正在牽著她的小狗穿過草坪中間的步行道;失戀的男人正在酒吧一個陰暗的角落裡沉思,想著他剛剛離去的前女友;瓶子打碎了;花開了,草綠了,太陽出來了,而草地上的小女孩正在歡笑著盪鞦韆;鄰居家的女兒要出嫁了;溫州的老闆們為逃債跑路;獨裁者們給人民洗腦;現代和尚到遊戲機室打電玩;月亮圍著地球轉……這些情景都會被科學理解為是各種運動形式。

前面我們已經講到了現代科學發展的第一塊基石,由古希臘的原子論到牛頓的經典力學並開始催生了現代唯物論哲學。接下來我們將談到現代科學的第二塊基石,從牛頓力學系統引入經典數學以從運動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萬物。

牛頓時代對於機械運動等這些最低層次的簡單運動形式的量化研究,是建立在經典數學基礎上的,後來經典數學增加了低層運動形式的數學模型,它是以處理隨機現象的機率和統計數學來建立的。

到了十九世紀經典數學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很大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到了二十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有機會研究更高層次複雜運動形式。

科學界不斷地發展數學體系期望能夠揭開高層次複雜運動的秘密,模糊數學的創立又拓展了經典數學,為研究複雜運動形式開闢了一條上升的通路。經典數學主要是在研究事物和運動中量化的確定性,模糊數學則開始考慮到了事物差異的中介過渡所表現出的模糊性,可無論是經典數學和模糊數學它們都無法計算事物的可變性,所以這兩種數學形式在研究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的時候是遊刃有餘,可一旦進入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的時候便無能為力了,就走到了發展的盡頭了。

現代科學從物質和運動的角度來研究事物的時候,從數學量化的要求出發劃分出了三個基本要素:質量、能量、信息。

當科學只選擇研究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五種低層次運動形式的時候,只需要運用數學來計算質量和能量之間的數學關係,因這五種運動形式中的轉化只表現為質量變化、質量互變、能量增減、能量傳遞、能量轉換等。

這是由於低層次簡單運動只體現了質量和能量的相互關係,科學只需要在各種實驗中去反覆的計算質量和能量的變化就行了,質量或者能量在數量上缺少了科學家們便想方設法去尋找它,這就是基本的探索思路,科學家在各種規定環境和條件的實驗中仔細計算質量和能量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所有轉化形式就已經足夠了。

可是當科學想要去研究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的時候,信息的因素就呈現在科學的面前了,科學家們必須要去研究信息的產生、信息的存貯、信息的運行、信息的合併、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執行等等形式,那就必須進入思維的領域了,傳統的經典數學和模糊數學就不夠用了,再往前發展就應該是把計算的任務交給靈性數學了,而靈性數學已經是一個有生命表征的數學了,就像中國古代道家的術數一樣,那個數學是活的,它會跟該數學的使用者和被計算的對像協調起來,因為靈性數學也是有生命的了,實際上就是進入了神通和法力的領域,靈性數學它會和靈性數學創始者與運用者和被計算的對像都協調聯通起來。

當科學想要離開和超越物質領域而進入生命領域去探索的時候,原來的那套方法就不適用了,得有新的對物質、對思維的認識方式,同時也是需要有新的數學形式出現了。

既然都說到靈性數學,那我們順便說點遠一些的事,大家知道嗎,真正的經書也是活的,經書創始者的信息會和閱讀者溝通起來,就是經書也有了生命。

如果古代的經書被現代某個宗教人士重新用白話翻譯一遍就壞了,從字面意義來說現代人的解釋可能是沒有錯的。古文翻譯成現代文找個語言系的教授都可以翻譯得很好了,問題不在於翻譯的正與誤,不在於準確與否,而是翻譯過程必將切斷經書創始者的信息聯繫,這就意味著經書已經在翻譯過程中完全變成了一本普普通通的學術性著作了,那本書從此就已經死了,成了一本平凡的印刷品,其實根本就已經不是經書了。

如果以展現生命與否為劃分尺度的話,那麼宇宙可以分為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兩大領域,生命世界裡的運動形式是有生命意義和帶有主體因素的了,不再是局限在物質範疇內進行的運動形式了,對思維所產生的信息就成了主要的研究對像,物質和能量只是信息的載體和通路了,生命的運動之間進行的主要是思維信息的傳遞與更新,是高層次的複雜運動形式了。

其實是生命與物質從運動與靜止的角度來劃分的話,也只限於我們肉眼觀察到的表面空間裡,如果深入到微觀的粒子層面如分子、原子、電子、夸克等粒子層面的時候,區別就蕩然無存了。在粒子層面裡生命和物質所呈現出來的都同樣的是高速的粒子旋轉和運動。

從最低層次的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到高層的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所呈現的形式是無限多樣性的,各種運動形式之間是可以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轉化的。當思維所產生的信息能夠自由地穿行在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時候必然使物質的質量、能量、信息基本構建因素出現變化和轉化,這是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待修煉。

當然,我們並不認可這種認識方法,因為這種外星人所強加給人類的科學是非常低能的,是很笨的,我們只是想藉助這種根深蒂固的現代科學認識角度來破除科學所帶給人類的僵化的觀念。

(4)結論

現代科學已經走到頂點,再往前發展時,就已經走到神佛的殿堂前。這也就是說下一步要研究的則是人如何成神佛的“科學”。人如何成神的科學研究,在古老的東方,有個專有名詞,叫做“修煉”。

我們已經從現代科學角度論證了物質與精神是一性的,那也就可以說僅僅立足於以物質研究為基點的現代科學本身就是偏頗的。

古老而神秘的古代科學——“修煉”,則認為物質與精神是一性的,那麼自然,我們的下一步則是要從修煉的角度來開啟新的研究和探索,也就是說要深入到人的思想精神領域去了。

人的思想是怎麼產生的,人的思想又是什麼形態,人除了思想外,還有物質肉身,還有修煉界專有名詞叫做‘元神’(現代科學簡單的用“精神”來表達)的存在,他們之間又是個什麼關係?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