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不好的心去度量同修和常人

文華


【正見網2002年07月31日】

以前聽老弟子講過一個同修的故事,說功友甲和乙一起上街買東西,甲看見一個婦女買東西沒交錢就走了,他就對乙說「她偷東西!」乙是位開著天目修的弟子,甲話音剛落,乙就看見從甲身上飛出一塊白色的東西落到那位婦女身上,跟店主一詢問,果真冤枉了她,而甲那塊德丟出去就回不來了。

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心驚了好幾天,我們無意中造業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們都是業滾業滾過來的。學法後,更深刻體會到師父在《轉法輪》中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業力在轉化過程當中,為了使自己能夠把握得住,不出現象常人一樣地把事情做壞,所以我們平時要保持一顆慈悲的心,祥和的心態。突然間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你就能夠把它處理好。往往你的心總是那麼慈祥慈悲的,突然間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有個緩衝餘地,思考餘地。心裡老想和別人爭,鬥來鬥去的,我說一遇到問題你就得跟人家幹起來,保證是這樣的。」

怎麼保持一顆慈祥慈悲的心?首先我們不能以壞心去揣測他人。修煉人的每一念都是帶有能量的,這能量至少在內外兩方面起作用。對內,在我們自身空間場範圍內,因為「隨心而化,自心生魔」,你會越想越認為這個人壞,越想越覺得其他弟子做的不對,其實,那只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假象,別人並不是那樣的;對外,打到別人身上,他另外空間的明白的那一面就會接受到不良信息,從而產生牴觸和反感。所以,覺者總是慈悲的,總是鼓勵勸善,而不是批評訓斥。

當我們同修間有不同意見時,我們有時在無意識中以不好的念頭來猜測對方致使矛盾加劇,其實我們都在「隨心而化,自心生魔」了。他不象你想的那樣不精進,你也不象他說的那樣盛氣凌人。我們說話常常帶有情緒而有失公正。其實情緒是什麼呢?怎麼產生出牴觸情緒的呢?追究到底,還是一個私心。人人都想維護自己現有的東西,不管它是好還是壞。而修煉正是要修去這些保護自己的私心。

我們慈悲對待他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維護別人的自尊心,以一種委婉溫和的方式講話。從小時候當紅小兵開始,我們學到的就是如何批林批孔鬥私批修。學說用的詞彙和語氣,現在想來大都帶有進攻性和魔性,所以說出的話時常善念不足,讓人難以接受。文革時那種革命語言是建立在「人人為敵」的惡念之上的。我們發正念,就是要清除自己這些不好的念頭,充實我們的佛性,消除我們自身的魔性。

個人體會,敬請指正。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897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