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納斯卡文明消失之謎新解的啟示:人類的命運與自然界

紫真

【正見新聞網2009年11月18日】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日前表示,因其打造了可從空中看見的巨型地畫而聞名於世的秘魯神秘民族——納斯卡人(Nazca),因在距今1500年前大肆砍伐森林而加速了他們的滅亡。這對於75%的湖泊嚴重污染、平均每年消失20個內陸湖的中國,應具有非常直接的啟示。
 
神秘的斯卡人
 

納斯卡人曾經生活在秘魯南部沿海附近地區,是在秘魯沙漠中留下奇異“納斯卡線”的神秘民族。納斯卡人最為著名的“遺產”便是他們的“納斯卡線”。所謂 “納斯卡線”是指納斯卡人利用自然侵蝕在周圍空曠的沙漠刻下的圖案。

從天空看到的蝕刻於貧瘠沙漠中的兩隻大手

納斯卡人曾經生活在秘魯南部沿海附近地區,是在秘魯沙漠中留下奇異“納斯卡線”的神秘民族。納斯卡人最為著名的“遺產”便是他們的“納斯卡線”。所謂 “納斯卡線”是指納斯卡人利用自然侵蝕在周圍空曠的沙漠刻下的圖案。 

關於"納斯卡線"維基百科是這樣寫的:位於納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圖形,納斯卡沙漠是一座高度乾燥延伸53英裡(多於80公裡)的高原,在秘魯的納斯卡鎮與帕爾帕市之間。在1939年由美國考古學家Paul Kosok發現。它們被西元前200年至西元700年之間的納斯卡文化所創造。有數以百計的個別圖形,出自簡單的線條,以複雜排列構成蜂鳥、蜘蛛、猴子和蜥蜴。除了從天空以外,納斯卡線無法被認定成一致的圖形。自假設納斯卡人未能從這個有利位置看見他們的作品以來,已經有許多關於建造者能力和行動方式的推測。納斯卡線在1994年被收錄入世界遺產。
 
此前有報導稱,在194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瑪麗亞·雷施(Maria Reiche)的德國女孩致力於進一步發展索克的天文學理論。她的數學及天文學背景使她能夠對照並研究那些沙漠裡的圖形。她注意到很多納斯卡線均與太陽至點連成一條線,並且發現更多與太陽循環期之間的關係。她發現猿猴、鯨魚、蜘蛛及好幾種鳥類的大型圖案。她小心的清理、測量並在紙上重新製造那些線條,並且發現一種古代藝術家所使用的測量標準。在1977年,她出版了一本名為《沙漠中的奧秘》的書,總結她對納斯卡線的研究,她並且繼續她的研究一直到她 1998年去世為止。
 
破壞自然 斯卡人終遭報應
 
考古學家對納斯卡人遺蹟進行了研究,發現一系列人為誘發的事件令這個民族終遭“報應”,在公元500年左右滅亡。據考察,這個神秘民族為了農業生產,不惜破壞大片森林。由於森林砍伐導致氣候過於乾燥,使得他們不能在附近山谷種植足夠的糧食,最終加速了他們的滅亡。
 
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專家奧利弗·哈利(Oliver Whaley)說:“前人的錯誤給我們上了如何在當前狀態下管理貧瘠、乾旱土地的重要一課。”儘管擁有先進的文明,納斯卡人卻在公元500年左右從地球上消失。數百年來,科學家將納斯卡人的滅亡歸咎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席捲秘魯的厄爾尼諾現象。如今,以劍橋大學科學家為首的一個英國研究小組發現了納斯卡人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大肆砍伐森林,納斯卡人最終走向“自我毀滅”。
 
在刊載於最新一期《拉丁美洲古蹟》(Latin American Antiquity)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發現,納斯卡人為了獲得農業用地不惜將大片森林砍倒,整個過程持續了幾代。結果,曾經覆蓋於秘魯沙漠地區的特有樹種Huarango逐漸被棉花和玉米等農作物所取代。他們研究了在伊卡山谷(Ica Valley)發現的植物殘骸,以揭開當地氣候變化之謎。
 
研究人員表示,Huarango樹對沙漠脆弱的生態系統尤為重要,它們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濕度,讓納斯卡人狹窄、易遭破壞的灌溉系統保持原狀。 Huarango樹牢牢紮根於土地中,避免水土流失,抵禦侵蝕的破壞。納斯卡人砍伐了大片森林,最終使沙漠的生態系統到達一個臨界點,因這種天然防禦系統的消失而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洪水接踵而至。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保護著脆弱的沙漠生態系統的森林依舊存在,那麼洪水造成的破壞可能會非常小。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的戴維·貝雷斯福德-瓊斯博士說:“這是一片獨特的森林。Huarango是一種具有顯著的固氮作用的樹種,是當地人重要的食物來源,還為他們提供木料和燃料等生產物資。” 貝雷斯福德-瓊斯補充說:“隨著時間推移,林地的不斷砍伐跨越了生態臨界點,將土地暴露於該地區極端的沙塵暴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下。”
 
自然防禦:古納斯卡人砍伐hurango樹木森林來種植農作物的方式,摧毀了脆弱的生態系統,並加快了他們自己的滅亡。
 
表面沒有了Huarango樹的覆蓋,當厄爾尼諾現象來臨時,納斯卡的灌溉系統完全被泛濫的洪水所淹沒,也就是說,整個地區已不再適於農業生產。有證據表明,在隨後的幾十年間,納斯卡人的嬰兒死亡率突增,成年人平均壽命下降,農作物歉收,乾旱也如期而至。納斯卡人最終在破壞自然的行為後,遭到懲罰走向"自我毀滅"。
 
中國怵目驚心的污染和大肆破壞自然
 
兩週前,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世界湖泊大會”上,據大會組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的湖泊資源嚴重透支。在過去50年間,中國已減少了約1,000個內陸湖泊,平均每年消亡的天然湖泊達到20個。在歷史上曾有“千湖之省” 美譽的湖北省,現存湖泊面積2,438.6平方公裡,僅有上世紀50年代的34%。目前,全省1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已減少到217個,比上世紀50年代的522個減少了58%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鴻亮擔憂地表示,中國淡水湖泊生態已十分脆弱,已有1.4萬平方公裡的湖泊富營養化或瀕臨富營養化。
在2007年調查統計的43個湖泊中,有27個湖泊處於富營養化狀態,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個湖泊處於重度富營養化狀態。
二零零七年五月底、六月初太湖水嚴重污染,江南重鎮無錫無乾淨水可喝
 
中國75%的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出現富營養化,湖泊水質污染非常嚴重。相比中共統治之前,那時,中國大概有4億5千萬人,現在有13億人,使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急劇下降,不難算出,人均無污染的水資源更是降到60年前的8%以下。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儘管如此,中國的江河湖泊卻是工廠傾倒有毒廢水的下水道,造成水污染事件不斷在中國發生。
2006年,中國廢水排放總量達到536.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40.2億噸,占排放總量的44.7%。廢水排放居於前四位的行業依次為造紙、化工、電力和紡織。這四個行業排放的廢水占重點統計企業廢水排放量的53.9%。
 
中國水污染事故頻繁發生。2005年全國共發生環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環境污染事故的49.2%。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 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6年全國因包括水污染在內的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200多億元,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4%。

水污染不僅造成了數額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是直接危害到了百姓的飲水安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2006年對113個環保重點城市月均監測取水總量為 15.9 億噸,其中不達標水量4.4億噸,占總量的27.7%。農村的狀況就更為嚴重,我國首次農村飲用水與環境衛生現狀調查結果顯示,44.36%的農村飲用水 未達到基本衛生安全。全國仍有三億多農村人口飲水不達標,其中因水污染造成九千多萬人飲用水不安全。

 
中共涸澤而漁的破壞性發展截斷了後代的生路
 
中共在對外顯示GDP(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8%增長,付出的是環境污染。越是高速發展,浪費越嚴重,環境污染越厲害,各種重金屬中毒以及由污染導致的癌症和不孕不育發病率節節攀升!
 
同時,中國的耕地資源在萎縮,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74億畝,這已經是耕地面積第12年持續下降。與1996年的19.51億畝相比,12年間,中國的耕地面積淨減少了1.2526億畝,中國目前耕地面積超過1億畝的省份只有五個,相當於減少了一個大省。
 
由於污染,使耕地質量降低,大量使用無機肥料、有機農藥及不合理的灌溉等使得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減少、鹽漬化等,高產田變為中產田、低產田及至荒地,導致相同面積的耕地所能提供的糧食產量減少。此外,在現有耕地面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於粗放耕作和掠奪性開發及環境污染等,耕地資源退化嚴重,實質上等同於耕地資源數量的隱性減少,這已成為影響糧食生產的重要原因。我國僅環境污染一項每年損失糧食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3%,相當於每年進口的糧食總量。中國的耕地資源急劇萎縮、耕地質量不斷下降、水土流失、污染無法遏制,使中國糧食問題處於危險紅線的邊緣。

在中國各地城市高樓大廈平地拔起的表面絢麗的誘惑下,中共已經截斷了,中共戰天鬥地的破壞性發展,截斷了後代的生路,納斯卡人昔日的報應,將成為中國人明天的不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