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0年03月04日】
據國內媒體3月4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委員會在2月23日表示,宣布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已完全度過高峰期還為時過早。該組織決定暫不改變目前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級別,也不改變其關於應對甲型流感的各種行動建議。
WHO大流感特別顧問福田敬二當日舉行記者電話會說,雖然目前有證據顯示,在歐洲和北美等地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活性已大幅減低,北半球許多國家的甲型流感疫情呈消退趨勢,但最近一些西非國家新報告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群體性傳播活動。此外,一旦南半球進入冬季,是否會再次出現甲型流感的大範圍暴發值得警惕。
此前的1月18日,WHO還在一份報告中預計,今後一年,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布裡斯班等三種流感病毒可能在北半球同時傳播,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仍占主導地位。這是WHO繼今年1月下旬就歐盟官員沃爾夫岡·沃達格關於“2009甲型H1N1流感疫情系被人為誇大” 的指控作出反駁聲明後,再度向世界各國確認相關疫情的防控措施不可懈怠。
據WHO於2月26日發布的2009甲型H1N1流感全球情況最新報告,全球至少已有213個國家和地區的16226例病人死於去年4月起的這場大流感。其中非洲167例,美洲至少7484例,歐洲至少4266例,東南亞地區1601例,西太平洋地區1690例。
重視病毒基因重組的可能
專家表示,在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中,有各種流感病毒,它們有的彼此只存在非常細微的差別,但研究者至今缺乏足夠的知識認定哪種病毒會引起大流感。病毒的衍變有些具有明顯的生物學意義,有些則並不具有。由於它們衍變的出口太多,研究人員只能跟在它們後面被動追擊,而做不到主動出擊到病毒前面進行防守。“我們都只是事後諸葛亮。惟一可預測的就是病毒的不可預測性。”
專家表示,經過長期的比較研究、調查分析,研究者對病毒的發展趨勢可以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大流感往往分批、分時段暴發,通常第二波暴發時的人群感染率為60%-70%,第三波為15%-20%。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會變成普通季節性流感的病毒在人類中呆下來。
這位病毒專家現在擔心的是,禽流感在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長期存在。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就公布了埃及暴發禽流感的報告。隨著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人體極易成為新病毒的“組裝車間”。禽流感病毒是否會與甲型H1N1流感病毒發生混合、雜交?專家說:“我們不知道。但不能因為是低機率的事件,就當作不會發生。”從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正值春節前後,氣候寒冷,家禽的使用、流動率較大,禽流感病毒在環境中又穩定,但至今沒有聽說國內有一個H5N1禽流感人感染的病例上報,這未必是件好事。
專家研究小組發現:在上世紀引發3次最嚴重流行性疾病的流感病毒,在災難出現之前都以接近完全的形式傳播了數年。1918年的H1N1大流感病毒、今天的季節性H1N1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可能在1918-1919年間就已經在一起傳播了。這3種病毒雖不同但有關。1919年病毒的基因可能從 1911年開始就在豬和人類當中傳播了,而且這種病毒不可能直接從禽類傳播到人身上。病毒直接從禽類傳播到人類身上並引起大流感是非常困難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甚麼H5N1病毒迄今沒有造成大流行的原因。1957年的H2N2和1968年的H3N2病毒有著類似的形成方式。在甲型流感問題上,由於缺乏這些時期以來的連續數據,豬同這類流行性病毒的產生的相關性無法排除。他建議中國建立一個特別公關組,非常開放地來探討在我國現有生態環境下,病毒基因重組的可能性。
據統計,人類傳染病的60%來源於動物,而50%的動物傳染病可以傳染給人類。人獸共患病共有250多種,中國已證實的人獸共患病就有90多種。西尼羅河、尼帕、伊波拉等病毒在我國周邊地區的存在,加上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病原的出現,都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做好技術和硬體儲備。但是,目前中國使用豬流感病毒疫苗進行免疫的豬場還為數甚少。
而早在2009年5月27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的文章中,科學家已警告說,甲型H1N1流感病毒突變或重組變成一個更致命的病毒的情況最可能發生在熱帶國家,非洲東南部國家尤其為許多流感病毒提供了避風港。一位已退休的中國和東南亞流感專家肯·蕭瑞吉(Ken Shortridge)稱,由於在貧困的熱帶社區,人類常常與牲畜生活得很接近,病毒重組的風險加大了。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格雷戈裡·哈特爾在2月23日表示:“流感大流行沒有所謂的‘開關’,它不是獨立事件,我們需要觀察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行為’是否已與季節性流感病毒類似……現階段,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時間與季節性流感暴發期不同,目標感染人群也有所區別。只要這種差異繼續存在,甲型流感疫情就不能被稱作進入了‘後高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