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阿育王塔佛頂骨舍利面世

【正見新聞網2010年06月11日】

據大陸媒體6月12日報導,今天南京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在千年古剎棲霞寺面世。啟請出來的佛祖聖物將被供奉在特製的微觀顯微鏡下,供公眾360度瞻禮。上午11點,現場的信眾有幸零距離瞻仰聖物。

四台空調恆溫恆濕監控  助陣模擬“地宮”

金棺銀槨的啟請就在藏經樓內舉行,藏經樓的正中間擺放了兩排椅子。正中間是一張桌子,桌子不遠處有一個巨大的透明鋼化玻璃罩。這個鋼化玻璃罩就是用來供奉七寶阿育王塔的。據介紹,除了金棺銀槨、佛頂骨、舍利要供奉外,七寶阿育王塔也將被迎請到棲霞寺供奉。

鋼化玻璃罩下面有恆溫恆濕監控器,溫度嚴格控制在18℃~22℃之間。另外,下面還有專門輸入惰性氣體的管道。

如今要在藏經樓內啟請,除了鋼化玻璃罩外,4台大空調要保持相對穩定的環境才行,它們能夠確保現場基本恆溫恆濕。要模擬地宮的環境。金棺銀槨、阿育王塔在地宮中保存了近千年,形成了一個相對恆溫恆濕的空間。

佛舍利只有米粒大  藉助80倍顯微鏡瞻仰聖物

藏經樓擺放的桌子上有架顯微鏡。顯微鏡下擺放了一個小小的玻璃罩。顯微鏡的鏡頭對準了玻璃罩,一旁還有一個電腦顯示屏。

它是為這次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特意製造的,它可以讓聖物放大80倍後,供公眾360度瞻禮。

據現場調試工作人員介紹,佛祖舍利只有米粒大小,因此,才特意製作了這樣一台大型的顯微鏡。而佛頂骨約一元硬幣大小,不用供奉在顯微鏡下就可瞻禮。

專家介紹說,這些聖物在地下已經保存了近千年,形成了一定的小環境。它們被請出地宮,來到博物館後,保護環境一直都是模擬地宮的。此次搬“家” 正好趕上夏天,和地宮中的相對恆溫恆濕環境來說有一定的變化。因此,“搬家”過程中也要為聖物營造一個相對好的小環境,而且押運途中要做好防震措施,不能有任何震盪,不能傾斜,動作要輕巧溫柔。“因為,一旦有任何的傾斜、震動,就怕影響金棺銀槨內的聖物。”

可能先啟請方形銀函

今天上午9:00,南京大報恩寺地宮出土文物的終極秘密被揭開。不過,“塔王”中請出的金棺銀槨有兩套,一套是長方形銀鎏金的金棺銀槨,還有一套是方形銀函。專家們暫時決定先啟請方形銀函。  

專家說,方形的那套學名叫盠頂盒(平頂,四邊呈坡形),蓋頂不僅有凸起的花草紋,還有類似仙鶴的飛禽圖案;其內部還有一個方形的金盒,盒身遍布類似牡丹或芍藥一類的花朵圖案。長方形的銀槨供奉在一個鏤空的須彌座上,顯得莊嚴而隆重,槨身還有佛像人物圖案,其中一面有3座佛坐像。其內的金棺厚實勻稱,做工精美,遍布精美的花草紋。這套金棺銀槨先各用金屬絲綑紮,防止棺槨蓋滑落。

“還要考慮到佛頂骨、舍利的保存情況。如果佛頂真骨、舍利被水浸泡了怎麼辦?當年法門寺的佛指啟請出來以後,就已經被浸泡得像麵條了。那麼這個時候,就要趕緊脫水了。”專家介紹說,金棺銀槨其實也需要現場立即保護,比如,銀函啟請出了裡面的小金棺,那麼就要趕緊把銀函放進真空狀態的玻璃罩內,因為,銀一旦遇到空氣就會被氧化,變得黑乎乎的。而長方形的銀鎏金槨會稍微好一些,“銀鎏金工藝在古代是高難度的,金水滲透到了銀子裡面,這種工藝非常精密,同時,它能夠保持一千多年都是金燦燦的,不會變色。”

“金棺銀槨”背景資料
  
有專家透露,唐長慶四年,潤州刺史李德裕在南京長干裡打開了長干寺地宮,發現21枚佛祖真身舍利,於是將其中的11枚遷到了潤州北固山甘露寺供奉,10枚留在原地。上世紀50年代,鎮江甘露寺考古發掘,發現了藏瘞11枚佛舍利的金棺銀槨。專家說,“外面是銀槨,裡面是金棺、小金棺,外形仿自唐朝時候的棺槨。”。

不過,長干寺地宮出土的其中一套是鎏金銀槨,這套金棺銀槨下面還有鏤空、雕有蓮花紋的須彌座,側身上雕刻有四個佛像,相當精美。另外一套是方形銀函,銀函正面雕刻的是佛祖打禪的形像。專家介紹說,槨、函都有安置舍利的金棺,佛頂真骨安奉其中。

“佛頂真骨”背景資料
  
據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荼毗後所得舍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遺骨舍利,如佛牙、佛指、佛頂骨等;另一類是珠狀舍利子,其中又有骨舍利、肉舍利、發舍利之分。而前類稀有,後類居多。舍利是佛教聖物,《大智度論》說:“供養佛舍利,乃至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專家介紹,南京的佛頂骨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枚,法門寺發現的是佛指。那麼這個佛頂真骨是如何來到長干寺的呢?專家介紹,這可能和一個叫施護的和尚有關。文獻記載,北宋為佛教中興時期,西行求法,再掀高潮,當時有印度高僧攜佛骨舍利來華。北宋太平興國五年,北印度烏填曩國高僧施護,將佛祖頂骨舍利奉獻金陵長干寺,於大中祥符四年,安奉於長干寺阿育王塔地宮內。天禧二年,長干寺改天禧寺。南宋《景定建康志》上記載,天禧寺是長幹道場,葬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祥符中建真身舍利塔,賜號“聖感舍利寶塔”。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