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抗藥性研究新發現挑戰進化論

【正見新聞網2010年09月08日】

據《每日科學》(ScienceDaily)9月1日報導,發表在本月2日《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及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在研究細菌的抗藥性時發現:有一些抵抗力強的菌株會犧牲自己去提升整體的存活機會,使得這種細菌群體很快就會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也就是說,自然界中,細菌這種微小的生命也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利他行為。這與進化論中講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相逕庭。

這些菌株會產生稱為吲哚(indole)的有機化合物小分子。吲哚像類固醇一樣,幫助較脆弱的細菌成員茁壯,抵擋抗生素的攻擊,但是分泌吲哚的細菌卻會因此元氣大傷。

研究員傑姆士‧柯林斯博士(James J. Collins)說:“我們通常認為抵抗力最強的菌株會存活,較弱的菌株先死亡,卻意外發現弱菌不但沒有死亡,反而茁壯成長。”

通常人們認為某一細菌群體的抗藥性反映在其中的單一菌株上,但是柯林斯的研究發現:同一細菌群體中,有些菌株有超強的抵抗力,有些可能一點抵抗力都沒有,顯示其複雜度和差異性超越過去的理解。對醫界而言,這種理解很重要,由於同伴的協助,脆弱的菌株其實可能足以對抗藥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