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0年10月10日】
據大陸媒體10月8日報導, 在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古龍村,有一處山嶺環繞、形似圓圈的地方。當地居民將該坑地貌形像地稱之為“羅圈”,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凹坑。在這裡,人們打井取上來的水總是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脂,水質苦澀難喝;此外,坑內還有一種埋藏於坑底的特殊資源,那是一種他們認為既可用作肥料,曬乾了還能燃燒的“黑土”。在這些奇怪的現象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巨大的羅圈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是天坑?是火山爆發所致?還是另有玄機。
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處
一進古龍村,我們便被眼前的“大坑”所震撼。在“大坑”入口,兩側山脊猝然斷裂,只留給人們一條狹長的土路,沿小路而入,視野豁然開朗,一處處農家院靜靜散落在土地之上,炊煙裊裊,遠遠的只能聽見幾聲犬吠。
爬上山頂,我們驚異地發現,“大坑”竟與一個標準的正圓幾乎相同,加之周圍群山環繞,好似一個巨大的指環靜靜臥在山間。
從 “大坑”四周山嶺登高向下觀望,整個坑形態呈碗狀。撞擊坑直徑約1800米,坑深約150米,村民們介紹,現有一個村民組60餘戶人家在此居住。由於周圍山嶺環繞形似一個圓圈,所以該村民組以“羅圈”為村名。具體又分作“圈裡”、“圈外”。“圈裡”風光優美,民風淳樸,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處。
怪事一:井水浮油黑土能燒
“坑裡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因為交通不甚便利,這裡的村民靠上山養蠶和耕種來維持生活。正因為這樣,圈裡人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因為一些至今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讓村民叫苦不迭。首先,這裡的水與外邊截然不同。家住南台子的姜淑清說,村裡很多人家打井取上來的水都漂著一層油,根本沒法喝。她打了一瓢自家井裡的水,我們發現水的顏色類似啤酒,上面泛著一層油光,聞起來有類似鐵鏽的味道,放一點在嘴裡嘗嘗,感覺很澀。
除了水上漂著一層油外,“圈裡”還有件怪事,那就是這裡的地下埋藏著一種黑色的泥土,挖出曬乾之後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裡還能燒。
怪事二:“坑裡”居民吃水挺難但很健康
這裡的居民打井,打了15米,竟然連一點水都沒打出,在表面經常看見水在流動的地方,打井卻不出水。而且更稀奇的是,有的時候打井,還能打出大型動物的骨頭。
“大坑”是越往坑中心水質越不好。由於吃水困難,每年一到11月,那個自來水井的水就幹了,我們只能到村裡原來的老井裡挑水,一直到來年5月才又能吃上自來水。雖然吃水困難,但這個村是個長壽村。
是“天坑”、“火山口”還是“隕石坑”?
難道“大坑”是天坑?但天坑主要的地形特點是熔岩石,顯然並不符合羅圈坑。在專家無從下手的時候,它們在路邊發現了火山岩,火山岩是火山噴發,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精屑沉降凝固成的。再加上火山噴發,使周圍動物迅速死亡,這很符合實際。難道說羅圈坑是一個火山口?如果真是火山口,那麼周圍的火山岩必定是大片大片的。於是專家在整個村莊尋找,也翻山越嶺,然而整個羅圈坑沒有發現第二個火山岩,這時又否定了羅圈坑是火山口的想法。
5萬年前,隕石撞擊形成岫巖隕石坑
2007 年初,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岫巖展開研究,並初步將此獨特的地理地貌命名為“岫巖坑”。2009年3月20日,研究人員再次來到“岫巖坑”,進行了為期5個多月的鑽探勘測工作,揭示了坑體深部的地質構造,並獲得了珍貴的深部岩石樣品。科研人員找到了隕石強烈撞擊導致靶區岩石發生變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礦物發生衝擊變質的系列證據,並最終從科學角度證明了該坑為隕石撞擊所成,岫巖隕石撞擊坑也成為國內首個被科學證實的隕石坑。
通過對坑內物質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確定隕石撞擊事件發生在5萬年前。隕石撞擊坑形成後,坑內積水形成了小湖泊並沉積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積物。大約在3.9萬年前,地勢較低的“岫巖坑”東部形成了缺口,積水流出並侵蝕山體,最後湖泊消失,演變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話說羅圈
世代生活在羅圈坑的居民對這裡的山形地貌沒有奇特的感覺,但卻一直對坑內某些地質現象頗感不解。在坑底挖水井,深入地下十多米還是深不見底的黑色淤泥,取上來的水總是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脂,水質苦澀難喝。人喝的水還得取自遠處山溝引來的“泉水”。坑底存在的厚層鬆軟淤泥使得坑底上建造的房屋就像躺在一張巨大的海綿墊上一樣。此外,坑內還有一種埋藏於坑底的特殊資源,那是一種他們認為既可用作肥料,曬乾了還能燃燒的“黑土”。在坑底淤泥中,也曾挖出過一些大型脊椎動物的骨骼。後來,專家確定這是一種“泥炭土”。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岫巖縣“羅圈裡”的圓形凹陷地貌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而直到2009年,科學家才真正揭開了這裡神秘的面紗,他的發現告訴了人們一個驚人的秘密:在至少5萬年前,一塊直徑約100米的隕石曾經撞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