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離奇死亡與真菌和病毒有關

【正見新聞網2010年10月11日】

據大陸媒體10月7日報導,近年來蜜蜂群神秘死亡消失事件,向來是各界專家心中的最大謎團之一。

從 2006 年開始,美國蜜蜂總數中高達 20-40% 遭遇“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肇因可能包括農藥至基因食品等等,眾說紛紜。

如今一個獨特的組合-軍方科學家和昆蟲學家團隊,似乎在解謎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找到了新的嫌疑因素。

馬裡蘭州軍方科學家和蒙大拿州蜜蜂學家們,在網路科學期刊《PLoS One》發布論文,表示一種含有病毒的真菌,和蜜蜂死亡現象有著明顯的相互關聯性。

此種病菌的結合如何導致蜜蜂死亡,仍是不得而知,但科學家舉出有力線索,指出此種真菌和病毒均棲息於陰冷潮濕環境,且皆於蜂巢內增生,使蜜蜂的營養環境受到影響。

蜂群衰竭不易處理研究之處,在於蜜蜂不僅單純死亡,而是飛離蜂巢後消失,如此令昆蟲學家的勘驗工作變得困難重重。

蒙大拿大學由 Bromenshenk 博士領導的團隊,在其聯合書面文件中指出,這種真菌和病毒的組合,在每一例死亡蜜蜂群中皆可發現,若只有單一方存在不至於危害性命,但若兩者同時出現,蜂群是 100% 死亡。

美國加州大學實驗團隊已證明,真菌是蜂群衰竭的成因之一,數種核糖核酸 (RNA) 病毒也列入嫌疑。然而軍方和蒙大拿科學家們使用新開發軟體系統,分析蛋白質成分後,找出一種新的去氧核糖核酸 (DNA) 病毒,且和真菌有連結關係,稱為“東方蜂微粒子蟲”(N. ceranae)。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強調,他們的研究結果並非最終結論,此理論似乎已相當明確,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例如怎麼防止再次爆發問題,以及如高溫、寒冷或乾旱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比率。

自然界中病毒和真菌聯合造成蜜蜂死亡,是相當常見的現象,保護蜂群的一項做法可能在於集中處理真菌,尤其是在檢測到問題病毒之時。

Bromenshenk 博士的理論認為,蜜蜂飛離巢穴在野外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真菌病毒的綜合體破壞體內導航系統,造成蜜蜂迷失方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