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0年11月23日】
據大陸媒體11月24日報導,近日,30年來羅布泊最大規模科學考察順利結束。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首席科學家透露了考察的最新發現。
科學家說,此次參加考察活動的有75人,整個活動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
科學家總結了此次考察的主要收穫:首先是對大耳朵圖像有了新認識。從衛星圖片上看,乾枯的羅布泊湖的圖像就是人的一隻耳朵,這給羅布泊增添了神秘色彩。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泊面積遠大於“大耳朵”範圍,古湖岸呈圓形封閉狀態,而不僅僅是“耳朵”狀。
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並確認了羅布泊東湖的北湖岸線存在,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布範圍遠遠大於5350平方公裡,這樣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裡。
被認為沙塵暴源區之一
根據遙感資料,羅布泊是在1962年乾涸的。羅布泊是一個淺平凹地,最深處僅3米,如果1959年以後羅布泊不進水的話,2~3年內就會幹涸,這體現了乾旱區湖泊快變和特變的特點。
羅布泊地區北部、東部和西部分布著的3000平方公裡的雅丹地貌,是僅次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國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區。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雅丹地貌形成除了傳統的風蝕作用外,還存在著流水侵蝕的作用。如龍城雅丹分布區,土丘高約15~20米,除東北風的吹蝕外,附近山區突發性洪水也對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因侵蝕而形成的雅丹地貌,侵蝕的塵土到哪裡去了?這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可以認為羅布泊地區是我國沙塵暴源區之一。
成為亞洲內陸乾旱中心
中央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羅布泊鎮,安裝了3個自動氣象站,收集氣象要素。羅布泊位於我國極端乾旱地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發能力則超過4800毫米以上。因此,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內陸區域乾旱中心。
羅布泊地區的動物,參閱前人考察成果,兩棲類1種,爬行類7種,鳥類96種。由於羅布泊迅速乾涸,動物種類正在逐漸減少。
野駱駝又名雙峰駝,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現存500~606峰,被列為中國紅皮書瀕危物種。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的建立,野駱駝種群數量都有較大增長,保護區內已由400峰增至500峰以上。
近100年來,羅布泊大批植物種類消失,目前僅有13科27屬36種荒漠植物存在,這些植物為了適應鹽鹼和乾旱的環境,進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結構。
羅布泊地區的昆蟲,記錄有11目,包括蜻蜓目、石蛃目、衣魚目等,種數在70種以上。水生類昆蟲並不少見,水龜、龍虱、石蛾、蜻蜓、跳蝽等可以在水生環境中找到。這類昆蟲都會及時採取休眠方式以度過乾旱季節,從而適應乾旱的荒漠。
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為了揭示該地區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其多樣性,豐富特殊微生物資源基因庫,結果表明該地孕育著極為豐富的極端環境微生物類群。
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
羅布泊地區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眾多的歷史古蹟。經判讀並進行實地考察,在樓蘭遺址東10餘公裡接近孔雀河處, 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有明確的渠道、田塊。這一遺蹟的存在可能改變樓蘭農田歷史與樓蘭古城獨特地位。
野外表土採樣分析發現存在大於47.6μm的孢粉, 是歷史上該地區曾被人為耕種的有力證據。
小河墓地西北新發現的古城城牆年代大約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於北魏時期。
根據牆體年代和初步發現的文物類型以及地理位置,有可能是文獻記載的“注賓城”,可暫定名為“注賓泊古城遺址”,該古城遺址的隸屬、職能,還有待詳細的考古發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