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首個隕石撞擊坑 坑齡5萬歲直徑1800米

【正見新聞網2010年12月17日】

中國境內第一個地外天體撞擊構造——岫巖隕石坑被證實

據大陸媒體12月17日報導,在鞍山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有這樣一個神秘大坑,這裡的井水漂浮著油花,這裡的泥土取出便可當煤燒……

這是隕石坑! 中國首坑 深臥岫巖

11月30日出版的《科學通報》54卷22期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等人發表論文《岫巖隕石撞擊坑的證實》,證實在岫巖發現了我國第一個隕石撞擊坑。

古龍村,下轄11個自然屯,而岫巖隕石撞擊坑就處於該村最大的自然屯——羅圈裡。隕石撞擊坑處在低山丘陵之中,鄰近哨子河畔。據資料顯示,該坑直徑 1800米,坑深約150米。此時,由於剛剛下過大雪,無法看清坑的全貌。不過,站在坑四周山嶺俯望,可以看出整個坑呈碗狀。

在羅圈裡自然屯,一共住有64戶274口人。古龍村村會計逄德祥便住在這裡。這個坑中間低四周高,就像篩面用的篩籮,我想就是因為這個才叫羅圈裡的吧。”

坑裡怪事一籮筐 井水浮油 黑土易燃

在羅圈裡隕石撞擊坑沒被發現前,這裡有諸多謎團無法解開。逄德祥說,這個坑挺怪,你向下挖,全是黑泥土,就沒看過石頭,還經常能挖出各種各樣的骨頭和木頭。這些黑泥曬乾了,扔到火裡還能著。後來,蘇子溝鎮還曾在這裡建過一個工廠,挖這些泥土做化肥使用。

“另外,我們打井取水,水上都漂浮著一層油花,燒開了,油花紅彤彤的,水很難喝。”祖祖輩輩,羅圈裡的怪現象也如這裡的人一樣安靜。然而,一切都隨著海城地震的發生而改變。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羅圈裡的房子倒了不少,還死了人。逄德祥家的房子也在地震中倒塌了。楊書忱說,地震發生後,羅圈裡的飲用水突然全部消失了,人們找不到水源了。這時,大坑才引起關注。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國內一些科學工作者,陸續對岫巖坑進行實地考察,但一直未能完成確定隕石坑的論證。

坑齡5萬歲 天外來客 親吻地球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博士,2007年初,率領研究團隊開始對岫巖坑展開調查和研究。12月16日透露:“考察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不是每個科學家都能抓得住的。”

經過反覆論證以後,研究小組於2009年春夏在岫巖坑內設計布置了鑽孔,歷時5個多月,揭示了坑體深部的地質構造,並獲得了珍貴的深部岩石樣品。通過對鑽探獲得的岩心樣品分析,找到了隕石強烈撞擊的系列證據。

2010年,陳博士率領研究團隊歷時3年,從羅圈裡這個坑中發現了大量的超高壓礦物柯石英。柯石英是一個在超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二氧化矽天然礦物。在隕石撞擊引起的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地表岩石中的常見造岩礦物石英有可能轉變為高密度的柯石英。柯石英被國際科學界確定為地表隕石撞擊構造的診斷性證據之一。

大量超高壓礦物柯石英的發現,為岫巖坑的撞擊起源提供了確鑿證據,從而成功證實了我國境內第一個地外天體撞擊構造——岫巖隕石坑。

隕石撞擊事件大約發生在約5萬年前。某顆小行星或彗星高速撞擊行星及其衛星表面形成的凹坑或環狀地質構造。岫巖隕石撞擊坑,就是這些天外來客和地球親密接觸後留下的“吻痕”。

隕石吻地被燙化 高溫猛撞 殘骸難尋

岫巖隕石撞擊坑的證實,也結束了地質大國中國隕石坑研究領域長達30年的尷尬。自20世紀60年代初地球表面第一個隕石坑(美國巴林傑隕石坑)被證實以來,至2009年1月,世界上已發現176個隕石坑。

岫巖坑被證實為隕石坑,可奇怪的是:坑仍在,而親吻地表的隕石去了哪裡?

陳博士解釋說,“這塊隕石個頭,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根據推斷,5萬年前那顆擊中岫巖的隕石直徑不會超過 100米。隕石以每秒數十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其產生的衝擊波壓力,有可能達到數千億帕,引起1500℃的高溫,大大超過了岩漿的溫度範圍 (650℃~1200℃),而這一切又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的。它在撞擊發生的那一刻,化為無數碎片。所以在5萬年之後,我們連它的殘骸也很難找到。”

謎團解開了 人無異常 怪事不怪

陳博士說,“隕石落在地球上,並不帶來特別的有害元素和有益元素,因此對人體健康沒有大的影響。坑內的許多怪事只是側面,與撞擊事件本身並沒有密切的關聯。”

隕石撞擊坑的發現,也解開了羅圈裡種種怪事的謎團。陳博士說,事實上,在隕石撞擊地球時,坑內大量的植物死亡後不斷被埋在地下,經過千萬年變成了炭,這裡的土就變成黑色的“泥炭土”,曬乾後當然就能燃燒。位於泥炭土層中的水不能流動,水質自然不好,在燒開之後也就有浮油出現。這些“怪事”只是發生在坑內,成因都是撞擊後數萬年裡自然形成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