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1年01月04日】
SOHO探測器的第2000顆彗星,由波蘭天文愛好者於12月26日發現
SOHO衛星在太空運行的示意圖。這艘專事太陽研究的飛船也承擔起了彗星獵手的任務。
96P Machholz彗星。它每6年回歸一次,到目前為止SOHO探測器已經三次見到它接近太陽。在這張照片中,CME指代“日冕物質拋射”,又稱“日冕瞬變”。這是一種太陽外層大氣局部出現的大規模快速物質拋射現象。
據大陸媒體1月4日報導,國外媒體報導,去年的12月26日,正當地球上的人們忙著迎接新年的到來時,太空中有一艘飛船卻默默地迎來了屬於它的裡程碑:發現自己的第2000顆彗星。
2010年12月26日,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空間局合作運營的太陽與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發現了它“職業生涯”中的第2000顆彗星。研究人員稱,SOHO衛星的探測數據分析得到了全世界各地民間天文愛好者們的廣泛參與,這也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彗星獵手。
這一切是對“多用途”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因為SOHO的原設計目標是監視太陽,而非搜尋彗星。
在一份聲明中,來自美國馬裡蘭州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SOHO項目科學家瓊·古曼(Joe Gurman)說:“自從1995年12月2日升空以來,SOHO衛星發現並確定軌道的彗星數量已經超過了過去300年的總和。”
民間愛好者的功績
但SOHO衛星其實並不能自己發現彗星。實現這一偉大的成就靠的是全世界各地熱心的民間愛好者們。藉助網際網路,他們在SOHO網站下載傳回的照片並第一時間找到其中隱藏的彗星目標。
美國宇航局官員稱,在過去的15年間,有來自18個不同國家的70名愛好者成功地從可自由下載的SOHO圖片中找到新彗星。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通告,SOHO的第1999和2000顆彗星都是在去年12月26日,由麥克·庫茲亞克(Michal Kusiak)發現的。他來自波蘭克拉科夫的雅蓋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是一名天文系學生。他在2007年發現了自己的第一顆SOHO彗星,在那之後他已經發現了100顆。
“很多人參與進來了,”卡爾·巴騰斯(Karl Battams)說。他任職於華盛頓的海軍研究實驗室,負責SOHO衛星的彗星搜尋網站的運行,以及飛船相機的計算機處理。“這些人完全出於自願,並且認真投入。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努力,或許這麼多彗星都將永遠不會為人所知。”
在實際操作中,巴騰斯會接到全世界各地愛好者們的報告稱某張SOHO圖像中有某個模糊的目標可能是彗星。之後他會確認這些“疑似”目標並授予一個臨時編號。隨後他將這些信息發送至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小行星中心,這個中心負責全世界所有小天體的匯總編號以及軌道測定。
研究人員稱,SOHO探測器花了10年才取得1000顆彗星的發現成績,但從1000顆到2000顆的目標,它只用了5年。這主要歸功於更廣泛的全球參與,以及不斷改進的衛星圖像處理技術。
但這種發現數量的加速部分也可能是由於某種尚不能解釋的原因,圍繞太陽的彗星數量確實出現了系統性的增長。美國宇航局的官員稱,光是今年12月份就新發現了37顆彗星,創下歷史之最,幾乎可以說是一場“彗星風暴”了。
太陽研究飛船的“副業”
SOHO飛船最初的設計目標並非彗星,而是太陽。它搭載的設備可以遮住太陽日面,擋住強烈的陽光,從而使飛船能更好的看清相對暗弱的太陽外層大氣,或稱日冕。
研究人員稱,SOHO的彗星搜尋功能其實是一個自然產生的副產品。由於衛星設備遮掩日面,相當於形成“人造日全食”,平時被太陽強烈的光芒淹沒的周圍天體目標也就顯露無疑。這樣當然就更容易找到那些接近太陽的暗弱彗星目標。
“但是這樣的研究確實意義重大,”巴騰斯說,“首先,我們現在知道,在內太陽系有著比我們之前意識到的多得多的彗星體,這將告訴我們很多有關這些彗星體從何而來,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分裂成碎塊等諸多信息。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確定,這些彗星體的很大一部分擁有共同的來源。”
巴騰斯同時補充說,目前已發現的SOHO彗星中約有85%屬於同一族,稱為“克魯茲彗星族”(Kreutz family)。克魯茲族彗星據信是大約數百年前一顆較大彗星分裂後的產物。
克魯茲族彗星屬於“掠日彗星”,它們的軌道近日點太靠近太陽,因此在最接近太陽的幾小時內它們就會被蒸發摧毀。但是也有很多SOHO彗星安全繞過太陽,並周期性的回歸。其中一顆是96P Machholz彗星,它每6年回歸一次,到目前為止SOHO探測器已經三次見到它接近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