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導致全球多地面臨消失危機

【正見新聞網2011年05月16日】

剛果姆布蒂矮人族

剛果盆地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雖然倖存的雨林仍有90%左右,但砍伐和採礦正在威脅著這一物種豐富的地區。姆布蒂矮人族生活在剛果東北部的伊圖裡地區,他們男女平等,沒有統治階級,不幸的是,森林砍伐和當地爆發的衝突導致他們的生存面臨嚴峻威脅。2003年,姆布蒂族的一名代表向聯合國機構證實,他的族人遭到獵殺,屍體被參與內戰的士兵吃掉。

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山

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山的白色山坡是一種圖騰,同時也是一個存在爭議的氣候變化象徵。根據預測,這座非洲最高峰將在幾十年內喪失積雪,嚴重影響依靠融水生存的查加和馬薩伊部落。對於導致積雪融化的原因,科學家的觀點存在分歧,一些人認為森林砍伐破壞了當地天氣模式,其他人則將矛頭指向氣候變化引起的非洲東部乾旱。

丹頂鶴

象徵主義在日本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丹頂鶴是日本人眼中長壽、忠誠和吉祥的象徵,它們面臨的嚴峻生存現狀更令人感到悲哀和痛心。幾十年來,這個人口稠密的國家不斷向沼澤地擴張,導致丹頂鶴的棲息地面臨威脅。據估計,日本的野生丹頂鶴數量已不足3000隻。

非洲薩恩族

薩恩族(San)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喀拉哈裡沙漠地區,幾個世紀以來,他們的生活方式便面臨很多外部因素的威脅。面對氣候變化導致的土壤沙漠化形勢加劇以及對土地充滿饑渴的牧場不斷擴張,他們被迫前往更為荒涼的地帶,尋找水和灌木叢。薩恩族的人口一度達到數百萬,目前仍保留著傳統狩獵-採集者生活方式的族人估計已不到2000人。

德國哈裡根群島

德國哈裡根群島的存在與北海潮汐密不可分。中世紀,這座群島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同時也更為富饒,但隨著時間流逝,海水侵蝕導致哈裡根群島逐漸萎縮。現在,島上居民的住宅均建在幾米高的小山丘上,防止遭到洪水侵襲。這種小山丘被稱之為“Warften”,由泥土、麥梗、牲畜的糞便堆積而成。在經常遭海水淹沒的鹽土草地,雖然仍能看到牲畜的蹤影,但這種景象還能持續多長時間,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答案。哈裡根群島在很大程度上處於無堤壩保護狀態,一旦遭到可怕的潮汐襲擊,大部分地區便會被海水淹沒。

弗朗茲·約瑟夫冰河
 

快速消退的冰河經常被人們描述為“礦井中的金絲雀”,它們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弗朗茲·約瑟夫冰河座落於紐西蘭南島的南阿爾卑斯山,終點位於一片溫帶雨林,與其他很多冰河截然不同。事實證明,這條冰河與南阿爾卑斯山的其他冰河相比“抗融”能力更強,最近幾十年不但沒有消退,有時還呈擴張趨勢。但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如果氣候變暖趨勢無法得到遏制,弗朗茲·約瑟夫冰河截至本世紀末將消退5000米。

苔原地區

苔原面積巨大,占地球大陸塊的近10%,其表面下方的土壤經常處於凍結狀態。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部分土壤融化,苔原地區的樹木因根部失去支撐開始傾斜,好似喝醉酒一樣。土壤融化同時釋放出溫室氣體甲烷,對石油和礦業公司擴大開採規模構成威脅,繼續開採只能進一步提高溫室氣體排放。

馬爾地夫群島

馬爾地夫群島由1200座熱帶島嶼構成,80%的地區高出海平面不到1米。長久以來,這個島國的居民便意識到不斷上升的海平面威脅著他們的生存。2008年,馬爾地夫政府宣布拿出部分旅遊業收入設立一向基金,用於購買一個“新祖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島國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發展經濟的希望寄托在搭乘污染環境的客機的旅遊者身上,而客機排放的溫室氣體正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兇手之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