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光明的能量溶化柏林觀眾

【正見新聞網2012年03月18日】

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的演出,於2012年3月18日下午在國際會議中心(ICC)圓滿結束,。這是神韻今年在柏林的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演出。神韻藝術團以繼承和發揚正統的中華神傳文化為宗旨,三天來為柏林觀眾奉獻了精彩、令人難忘的節目,感動了見多識廣的柏林觀眾的心,使他們為之傾倒和讚嘆。

攝像師:光明的能量溶化了我的心

德國電視台攝像師考培拉先生讚嘆神韻晚會是偉大的、最好的晚會,“整台晚會充滿強大的正的能量”,他的心“慢慢地、慢慢地到最後全部溶入了這光明的能量”。

考培拉先生在德國一家電視台擔任攝像師,曾經到過中國和台灣。他激動地告訴記者,在神韻中他感受到強大的能量,“ 整台晚會充滿強大的正的能量,發散給每位觀眾。雖然晚會表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同於西方芭蕾舞的中國古典舞,這種藝術形式是大多數西方觀眾不熟悉的,但晚會強大的能量完全溶化了觀眾的心,我的心慢慢地、慢慢地到最後全部溶入了這光明的能量。” 說到這裡,他笑著做著手勢,“這能量托起了我,把我輕快地帶回家。”

考培拉先生說他幾年前曾經接觸過法輪大法,“看過神韻後,我現在要開始修煉法輪大法。”

因為職業關係,考培拉先生經常看一些演出,但是他認為神韻是無與倫比的:“我經常看演出,比如昨天我剛剛看了一個歐洲團體的演出。但沒有一台演出可以和神韻相比,神韻晚會是最好的,是偉大的,是不同凡響的!”

他說神韻的歌唱家高超演唱水平讓他驚嘆,歌曲的內涵引他深思,“晚會歌曲內涵深邃,能啟迪人的思想,喚醒我的心靈。”

作為攝像師,考培拉先生對色彩構圖非常敏感,他說:“神韻晚會色彩絢麗,還有用舞蹈表現的花朵盛開,一切都美不勝收。晚會天幕的設計非常精彩,演員跳進天幕,一會又跳出天幕,回到舞台,這構思實在是太巧妙了。”

考培拉先生還談到他對晚會音樂的體驗,“晚會的音樂與舞台上的劇情相輔相承,十分和諧,帶著觀眾的心起伏跌宕,一切都是最自然、最好的,我有時甚至都忘了還有一個樂團在伴奏呢,偶爾看到低音提琴從樂池中露了一點出來才意識到,啊!原來還有樂團的存在。”

德國電視台攝像師考培拉先生與擔任語言和倫理教師的舒爾茨女士一同觀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柏林的第三場演出

奧林匹克搖籃教師: 神韻傳遞希望與和平

在奧林匹克搖籃中學,曾培育出幾十個奧林匹亞獎 牌得主、上百個歐洲錦標賽獎牌得主的體育高中擔任倫理學和德語教師的舒爾茨女士說:“神韻傳遞了希望、和平、幸運這些人生中極其重要的價值。”晚會“這場 演出打開了人們對陌生文化的認知並且開啟了人信仰的心門,”她表示將在臉書上向朋友介紹神韻。

舒爾茨女士眼睛閃動著喜悅的光彩,說今天的演出使她:“感到精神振奮,輕鬆快樂而滿足”。舒爾茨女士在業餘時間也練習瑜伽並了解打坐,她說:“演出中精神 層面的東西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神韻傳遞了希望、和平、幸福,這些都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價值。這場演出打開了人們對陌生文化的認知並且開啟了人信仰的心 門。”

她說:“晚會舞蹈中所散發的神韻,晚會的色彩和編舞,一切都完美無缺。演員輕鬆地就跳入高空,真是超出想像,太神奇了!我還沒有聽到過類似神韻晚會這樣的音樂,音樂和舞蹈配合得天衣無縫。神韻樂團真是太棒了!我經常會忘記這是現場樂團伴奏,無論樂團還是舞蹈都非常棒。”

舒爾茨女士尤其喜歡舞台天幕:“舞台天幕呈現的是我不熟悉的天國景象、山川河流、和人文建築,但很美很美,對我而言那就像一個嶄新的世界。”

舒爾茨女士表示將在臉書上向朋友介紹神韻:“我已經在臉書中寫道,我要來看神韻。我的朋友都很好奇,要我一定要和他們講講看神韻的經歷。在看完神韻之後,我會告訴他們,這場演出不同凡響,是全新的、帶有異國風格的,用色絢麗多彩,音樂悅耳動聽,非常柔美的完美晚會。”

音樂家:神韻是無法形容的頂級

貝蒂娜‧馬特,是專科音樂學院畢業的,吹奏薩克斯風、黑管、橫笛等不同的樂器。馬特也上台表演,確切地說,頭一天夜裡才從外地音樂會趕回來,為的是觀看周日下午神韻的這台演出。

散場的時候,她動情地告訴記者:“這台節目非常非常專業,水平相當高,整場秀製作得非常優秀。”

馬特覺得,中國的這個秀,她的製作和德國很不一樣。了解中國人習以為常的這些歷史故事,告訴你這個是怎麼回事,讓你看到、體驗到文化的差異,這種經歷讓馬特覺得非常有趣。她注意到,德國人的表演多數是注重個人,在眾人前表現自己,放大自己。而神韻的表演則是另一種精神。“每個人都有一段小小的獨舞,然後別人又有一段獨舞,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們的表演突出的是個人,個人很重要。而神韻裡面,整個舞蹈重要。”這個發現令馬特女士覺得很有趣。

還有神韻濃郁亮麗的色彩也讓馬特感到為之一振。雖然歐洲人、德國人不會這麼大膽用色,但是馬特說,她很喜歡這些顏色,“非常清新,而且絢麗多姿”。

馬特自己四處表演,也到處觀看其它演出。她為神韻高超的舞蹈技巧感到震撼,由衷地欽佩。她甚至認為,現場的觀眾應該給予更多的鼓掌,因為神韻藝術家表演的那種難度不是一般的難。她說:“我猜想,這些舞蹈演員一定從很小就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因為他們的表演真是無法形容的超群,是頂級的,可能是台下艱苦訓練了幾十年的結果。”

作曲系學生:音樂與舞蹈配合絲絲入扣

余忠元在著名的柏林藝術大學作曲系學習,經常給專業歌手當鋼琴伴奏,錄製唱片。神韻演出中擔任現場伴奏的樂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神韻樂團融合了東方和西方音樂的精華,余忠元說:“樂手的音準都非常好,每個人都訓練有素,樂團的聲音比例很理想,弦樂和管樂之間的(音樂)對話處理非常好,水準非常高,聽起來很舒服。”

中國樂器能夠表現有特色的人物,效果很好。例如:“仙女一出來,天幕上表現的是仙境。在音樂上,中國的橫笛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橫笛的音色帶來的氛圍和西方樂隊的合奏截然不同”。當舞台上演員表達悲傷的情緒時,能夠聽到二胡如泣如訴的聲音;而在詼諧幽默的小和尚的那個節目中,一群小和尚大笑時,也是用二胡惟妙惟肖地模仿笑聲,讓人忍俊不禁。余忠元覺得,這方面的“音樂色彩的運用效果很立體”。

“西方樂器的共鳴、凝聚力是比較強的,聲音聽起來立體,傳得比較遠,能更好地烘托大氣氛,演奏激昂的樂曲。而中國音樂是比較平面的,四周擴散的,不注重和聲,不會讓人聽起來非常尖銳和立體,但是它自然有一種舒緩、柔和的美感。”余忠元說。

各個藝術門類都是相通的,余忠元用建築來類比音樂,他說:“西方音樂美學就像建築一座教堂一樣,地基很穩,往中間,往高處堆疊,很注重平衡、肢體。而中國音樂恰恰相反,講究無限性,和中國的寺院、傳統宮殿一樣,並不以堅固的牆體來隔間,卻喜歡以梁、柱、屏風、簾幕形成虛擬、抽象的築內部通達、四面透風的美感。西方的建築教堂設計以聖母像或者基督的十字為核心來建造,聚焦性強,與中國的美學不同。

“所以,西方音樂的和聲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和聲的進行有方向感。但是中國音樂反其道而行,講究空靈飄逸無限性,雖然它和聲上不多,但是橫向音色的變化上很豐富。

“神韻樂團的旋律有中國音樂的特色,是五聲階建構的,但是搭配西方的和聲,就是所謂的三和弦這樣的和聲。但是她的走法,和弦的進行方式與西方音樂不太一樣,在確定調性上,並沒有聚焦確定調性,而是著重和聲色彩的變化。我覺得聽起來很舒服。”

音樂與舞蹈的配合被余忠元稱讚為“絲絲入扣”。他覺得“舞蹈都很有創意,特別特別精彩,非常經典傳統。舞蹈演員的技藝非常高超,身體柔軟度、表現力都非常好。”

余忠元表示,神韻舞蹈表演有助於他加深對於美的一種體認: “有幾個景象讓我印象很深刻,例如,有一個女子群舞,有水袖。那個水袖的表演方式讓我印象很深刻,尤其她們一起做一個動作,水袖上下翻飛,劃一個垂直的圓圈,她們一起轉動身體的時候,那個畫面非常美。我一直認為,中國不管是聲音也好、線條也好,都擁有和西方不同的一種劃圓的美學,弧線的美學。”

余忠元覺得,神韻裡講述的古代故事都是台灣小孩從小熟悉的這些故事,比如孫悟空,穆桂英掛帥、唐朝開元之治等等這樣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熟悉的,看到了這樣的演出覺得很親切。

演出中有關法輪功被迫害的內容激發他去深入了解的興趣,他說:“我對於法輪功發展的歷史目前還不熟悉,只是陸續有耳聞,看了這些舞劇,我會進一步去了解法輪功這二十年來的發展過程,還有與中共當局的一些關係的變化。”

作家:看到帶修煉文化的中國歷史很幸運

德國作家巴琳女士(Gabriele Baring)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來看神韻演出了,儼然已成為神韻粉絲。她表示自己非常喜愛神韻,“那個表現西藏的舞蹈,我是說有白色綢帶(哈達)的舞蹈,還有第二場的第一個舞蹈節目中的花仙子,讓人感到特別驚喜與著迷。總的來說,能夠看到有幾千年歷史,並有著修煉背景的中國文化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今天在歐洲,修行文化已經是一錢不值了。我覺的法輪功修煉者對這一點的態度與對修行文化的重視和崇尚真是太好了。”

她提到在神韻中一些表現中國現實社會的節目,讓她感到法輪功學員對邪惡打壓的和平抗爭精神。“我覺得這很有必要,因為迫害已經持續了12年了。無論如何,法輪功是表現佛家理論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中共專制真的非常懂得怎樣鎮壓,特別是灌輸給歐洲的媒體法輪功是x教這一點讓人感到驚訝。還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德國的編輯、記者會這樣輕易接受這種灌輸。我祝願法輪功學員一切順利。”

讓巴琳女士感到痛心的是,暴力迫害沒有停止。“當我與具有古老文化相遇時,我原本希望能用放鬆或平坦的心情來對待,然而這種(對法輪功的)迫害會給我們帶來內心的疼痛,是不是?對任何人的暴力,都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施暴。”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