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發現神秘"有毒汞泉" 可隨氣候變暖蔓延全球

【正見新聞網2012年05月23日】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北冰洋及周邊地區目前遭受嚴重的汞(mercury)污染。

這種危險的化學品通過大氣作用,比如大風,以及北極地區錯綜複雜的河流流動模式引入了該區域。該元素或將在這個世界上最敏感的棲息地之一不斷累積。科學家直到目前才確定河流將這種類型的有毒污染物引入了這一地區。過去的調查發現大氣影響導致汞積累在這一區域,但未能認識到河流在這種污染現象中所起的作用。

新研究發現,隨著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更多的冰融化,未來該地區的汞含量將繼續增加。這一現象也將引發河流循環模式的轉變。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調查人員與該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SPH)的同事密切合作。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5月20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主要作者珍妮·費舍爾(Jenny A. Fisher)解釋稱:“北極是一個獨特的環境,因為它遠離人為的汞的來源,但我們知道,北極海洋哺乳動物體內的汞含量在世界上是最高的。這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都很危險。從科學的角度看問題,這些汞來自哪裡?”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水產科學助理教授埃爾希·桑德蘭(Elsie M. Sunderland)補充說:“對於人類,汞是一種強效的神經毒素,長期生活在汞污染環境中會導致兒童發育遲緩和損害成年人的心血管健康。”

汞為銀白色的液態金屬,俗稱“水銀”。汞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不容易分解,它可以在大氣、海洋或動物體內留存多年。汞的毒性是積累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表現出來,它被歸類為一種持久性生物累積性毒物。目前,世界各地的漁業都在抱怨,這種類型的污染影響他們的魚群生長。

桑德蘭解釋稱:“北極地區的土著人特別容易受到甲基汞(methylmercury)污染的危害,因為他們消耗大量的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作為他們傳統飲食的一部分。”他得出結論:“了解北冰洋汞的來源,並預計該地區的汞含量將在未來發生怎樣的變化,是保護北方人群健康的關鍵。”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