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2年08月31日】
8月29日,颱風暴雨中的哈爾濱市街頭再現“地陷門”,平整路面突現大黑窟窿,大坑最深處有5米左右。
這是短短20天內,哈爾濱發生的第九起地面塌陷事故。“現在都不敢出門,擔心走著走著就消失在路上。”一名哈爾濱市民接受採訪時,仍心有餘悸。
[ 哈市頻繁地陷的三種說法: 暴雨造成土質沉降ㄏ 地面工程致地基受損 早年人防工程留隱患 ]
對於頻繁出現的地面塌陷事故,哈市政府部門稱大部分事故路段均屬年久工程,最近連續的強降雨引起土質沉降,泥沙灌入,最終導致路面下陷。
不過,多位家住事故現場的市民表示,事發部分地段曾經過頻繁的地面翻修和底下線路改鋪,在建地鐵站附近也發生過坍塌。專家認為,脆弱的城市管線和大規模“地下建設”才是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
老化管道遭遇極端天氣
事故發生地位於哈爾濱南崗區和興路88號門前路段的二環快速幹道一側慢車道路面, 記者在事故現場看到,塌陷地洞內均是鬆軟土石,各種顏色和型號的管線暴露出來,周圍水泥路面出現細小裂紋。由於塌陷被市民發現及時,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對車輛的損失。
目前無論民間或官方都認同極端暴雨天氣是造成近期哈市地面塌陷頻繁的原因。進入8月,哈市曾遭受多次暴雨天氣。自28日開始,受颱風“布拉萬”影響,哈爾濱局部地區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出現內澇,不少人認為這導致了29日的“巨坑”再現。
“哈爾濱城市建設歷史比較複雜,現在錯綜複雜的地下管道的年代和運行狀況很難一一知曉,是地下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北京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一位教授對記者介紹,未知因素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旦遇到衝擊,便會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