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沙窯 台灣歷史博物館特展

【正見新聞網2013年01月26日】

黃綠彩鳥紋枕。(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3月31日止,展出館藏長沙窯特展,長沙窯又稱銅官窯或瓦渣坪窯,是1956年發現的唐代古窯址,位於湖南省長沙銅官鎮瓦渣坪一帶。長沙窯是唐代最早的貿易瓷,其釉下彩,尤其是銅紅的燒造成功,對於後世展開的彩瓷新紀元,有莫大的貢獻。

教育推廣組組長蘇啟明博士介紹,以前中國的瓷器很多都是斑色釉,長沙窯是最早的釉下彩,“就是在胚胎上面畫好圖,貼或刻,再加上一層透明釉,然後放進去燒,所以彩不會掉。日後青花釉的技術就是從這邊過來的,所以在瓷器的發展上也很重要。”蘇啟明說,長沙窯在唐代盛極一時,比較奇怪是文獻上都沒有記載,1950年代在大陸的考古人員才發現窯口。

長沙窯是唐代最早的貿易瓷,從唐代起為了貿易輸出,大膽創新開始燒制色彩豐富,以彩繪、裝飾美為主的產品。相較一般所熟悉的唐三彩,長沙窯瓷器更能反映唐代社會的一般階層及民間藝術作品的意涵真髓。


青釉蓮花山石紋水注。(台灣歷史博物館)


青釉水鳥草紋水注。(台灣歷史博物館)

青釉奔鹿紋水注。(台灣歷史博物館)


青釉褐彩龍把壺。(台灣歷史博物館)

長沙窯的主要器型為日常用器,如壺、罐、水注、碗、盤、碟等,底部多為平底或餅底,還發現為數不少的捏塑成形的人偶、動物形像的玩具或可以吹的哨子。釉色有青、黃二種色調,晚期也出現白釉。最具代表性的長沙窯作品為水注,其器腹常用模印貼花褐斑或以釉下彩繪花鳥紋、動物紋或書法文字紋來裝飾。

蘇啟明介紹“黃綠彩鳥紋枕”,他說,“這枕頭冬暖夏涼,冬天再加一塊布就好了,側睡時可以靠著,古時候說臥如弓就是這樣子。”


黃釉卷草紋碗。(台灣歷史博物館)


褐釉小龜。(台灣歷史博物館)

鳥形三孔玩具。(台灣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典藏長沙窯瓷器約近百件,特展擇要展出約40餘件,此項主題展覽,配合說明性的圖表、文字,希望能讓觀眾對重要瓷窯 ,能有細心鑑賞的機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