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3年02月09日】
據台灣媒體報導,文化部委託中研院進行東沙海域水下考古,最近有重大收穫,水中考古團隊在東沙環礁水下5-7公尺海床上,發現4艘鐵制船及木造船殘骸,判斷木造船為19世紀的清代船隻,還發現大量陶瓷文物,顯見東沙群島周邊水下文化資產相當豐富,目前這些珍貴文物都不會打撈上岸,將現地保存,文化部建議打造“海底博物館”發展觀光。
一跳下水,沉船船艙裡藏著黃澄澄的寶藏,海底挖寶片段經常在電影中出現,鐵達尼號殘骸也是考古隊相繼研究目標,但這畫面不再只是電影片段,台灣東沙島周邊最近也發現大秘密。影片內容:“發現大量沉船。”
考古人員在東沙海域發現4艘沈船遺蹟,船軌倒塌、金屬船板散落,上頭還布滿厚厚青苔,研判其中有的是19世紀清代古船。中研院史研所研究員臧振華:“從空中望下去的話,其實可以看得見在環礁上面還有很多船,像龍部長講說,非常希望能做1個水下的沉船博物館,這是很有可能的。”
青花瓷、殘破陶杯散落在海床上,研究人員一翻開黑色盒子更發現大量文物,小魚在船艙縫隙間優遊,但這裡同時也暗藏危機。中華水下考古學會執行秘書黃漢彰:“好幾次遇到檸檬鯊還有梭魚,這個很兇猛,通常我們發現之後就會趕快歸隊。”
短短1個多月就發現這麼多寶物,研究團隊表示將維持現地保存,未來將朝“海底博物館”方向邁進,讓更多人也能到海底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