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現5千歲神木 古樹成史學科學活教材

【正見新聞網2013年02月14日】

台灣新北市三重區一處工地去年年底整地時挖出一株古樹,昨天經史學教授尹章義等學者專家考究,分析是台北盆地在5000多年前發生地層變動,古樹被埋沒“台北鹹水湖”裡,成為史學與科學教育“活教材”。

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研究所教授劉聰桂說,1萬8千年前是全球大冰期,海平面比現在下降130米。1萬年前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海水自關渡起幾乎淹沒台北盆地,形成廣闊的“台北鹹水湖”。

後來全球海平面漸趨穩定,注入台北盆地的河川攜帶大量泥沙與礫石造成淤積,台北鹹水湖逐漸退縮和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台北古森林”。經過近5千年演變,少數被泥沙掩埋,成為零星散布的“化石森林(或稱埋沒林)”,沉睡地表下8至10米,分析這株古樹應是那個時期的。

尹章義、周宗賢教授說,極少古樹會在工程開挖重見天日,且多隻剩樹根而被轉做工藝品或當廢材丟棄,非常可惜。

據指出,這株古樹根口徑5.7米、高12米,重達12噸,是建商在三重區光復路整地時挖出,暫時移置在祀奉神農大帝的先嗇宮存放。

這株古樹原被認為是茄苳、柳桉,但植物專家余有終從樹紋和根狀分析排除茄苳,柳桉則是外國樹種,那時不可能飄洋過海來台灣。

尹章義等人說,可以用碳十四、年輪等檢測古樹的實際年齡,只是這樣會對古樹造成破壞,因此真實樹齡、樹種等數據還要再查證。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