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3年04月17日】
傳統的東海四大經濟魚類中,黃魚、小黃魚、墨魚早年就因濫捕瀕臨滅絕,唯一剩下的、也是繁殖能力最強的帶魚,近兩年也遭遇同樣的噩運。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台州海域。近期一直在台州調研的全國著名漁業專家說,舟山、寧波、溫州……整個東海漁場都出現了相同的困境,東海已經到了無魚可捕的邊緣。
報導說,往年這個時候,漁民們正忙著出海打漁。但是今年,台州漁民從3月中旬似乎就進入了伏休期,進港的船越來越多。魚捕“絕”了,當地漁民紛紛轉移目標開始撈蝦,這所謂捕蝦船,其實是電蝦,用裝著上百伏直流電的網掃蕩大海,“這麼大的電流,人一碰就要電死,更何況是蝦。”專家說,捕上來的蝦大多是死的,“威力太大了,把蝦子蝦孫都給捕了,今年怎麼辦?明年呢?”
應當說,國家為了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做到可持續發展,在將每年定出一段時間為“休漁期”之外,也規定不准用包括“電捕”這種野蠻方式來滅絕性捕撈,但從當地漁民所述的情況看,不僅用在如今的撈蝦作業上,在捕魚的時候也是在“變相使用”,“到了晚上,幾百條船都開起上百盞燈,望過去,海面就是白的,比白天還白。”溫嶺石塘鎮漁民、全省有名的漁老大戴湯斌說,魚有趨光性,一見到光,就會游來,“不管大大小小的魚,全部被捕上來了,太有毀滅性。”這樣的場景,讓戴湯斌都覺得“有些慘烈”。而造成的後果是,浙江省海洋研究所工程師為了採集一個魚類標本來到台州。先後跟隨5條漁船,耗時11天,居然是 “顆粒無收”。
誠然,在市場經濟社會,漁民為了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不可避免的會採取某些極端方式以多捕魚為主,進而帶動起瘋狂且具有滅絕性的捕撈,使得漁業資源的繁殖和發展鏈條被人為隔斷,捕完了魚子魚孫,電絕了魚蝦後代,無異是在斷自己子孫後代的生存資源,也等於是在自尋絕路,非但如此,這種滅絕性的捕撈,並不意味著漁民無魚可捕時就可以輕鬆轉行另尋生路,而是極大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其直接後果和尚未預知的破壞作用可以說是無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