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H7N9可能經飛沫高效傳播

【正見新聞網2013年07月20日】

中國科學家18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對H7N9禽流感病毒進行的迄今最全面和系統的研究發現,它有可能通過飛沫“高效傳播”。研究人員說,這意味著全球需加強相關防控準備。

今年3月底到5月初,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從上海、安徽、浙江等地的家禽市場、家禽養殖場、野生鳥類棲息地和屠宰場採集了1萬多樣本,經培養確認了50多個H7N9病毒株。為了解它們之間的遺傳關係,研究人員對其中具代表性的37個H7N9病毒株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並與5個從人類身上分離出的H7N9病毒株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這些H7N9病毒株特別相似,只有數十個胺基酸的差別,而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差異卻比較大。不過,所有人類和禽類病毒株均可與人類唿吸道受體相結合,一些病毒株還保持著與禽類唿吸道受體結合的能力。

研究人員利用與人類傳播情況相近的雪貂,做了5個H7N9病毒株的傳播能力實驗,其中兩個病毒株來自雞與鴿子,另三個病毒株來自上海與安徽發生的最早3例人感染病例。他們發現,除了來自雞的病毒株外,其餘4個病毒株都可以通過唿吸道飛沫傳播,而來自安徽人的病毒傳播效率最高。

結合基因組測序成果,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對新華社記者說:“這說明H7N9病毒株可能只需要幾個胺基酸的突變,就會變得跟來自安徽患者的H7N9病毒株一樣,在哺乳動物間高效傳播。”

研究人員還利用小鼠等測試了H7N9的致病能力。他們發現,從禽類中分離的H7N9病毒株容易在雞和小鼠中複製且不會引起任何疾病,而人類病毒株則會讓小鼠體重減輕多達30%,甚至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H7N9對家禽不致病,可能會在家禽中“沉默地複製”而不引人注意,這增加了它傳染給人並獲得更多變異成為致病、傳播能力更強病毒的機會。

中國採取的關閉活禽市場等措施已有效防止更多人感染,但陳化蘭說,H7N9傳播的風險依然很大。“對H7N9必須要有人類疫苗的儲備,並在政策與措施上有所準備,要不然可能會措手不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