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3年08月02日】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驗32件甜點西點材料,結果發現有14件,超過4成3檢測出有含鋁,攝食過量,恐傷腦損智力。消基會指出,台灣並未有食品鋁含量相關規範,衛生單位應該注意並儘速改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回應,在食品添加物上已經積極宣導業者儘量以替代方式來製作食品,同時也正在草擬含鋁膨脹劑的使用範圍及使用限量,預計最快今年會出爐。
消基會在5月間,到新北市地區的大賣場、連鎖福利中心等採購32件樣品,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志剛說,10件黑糖糕、馬來糕、蛋糕及麻花種類中,在重慶市場和積穗市場買來的“杯子蛋糕”鋁含量介於100到200ppm之間;板橋四川路豆漿店的馬來糕、廣明街市場的黑糖糕及土城延吉街上的卡多利蛋糕,鋁含量都高達200到500ppm之間。在膨鬆劑方面,新北市板橋區松旺商行銷售的美國泡打粉,含鋁量大於5,000ppm最多。
他指出,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之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2011年的規定,鋁的每周容許攝取量每人每公斤體重為2mg,歐盟則是1mg。假設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每人每周可容許量為100mg及50mg,若常常食用,個人所攝取的含鋁量就可能超標。
台科大餐飲管理系副教授李哲瑜指出,膨脹劑就是俗稱的發粉,主要成粉就是碳酸氫鈉,加入熱水後會產生二氧化碳,接著會產生鹼性鹽類,為了控制品質,會加入磷酸鹽類、酒石酸鹽類、檸檬酸鹽類及硫酸鹽類等去中和,其中硫酸鹽類可能就會包含硫酸鋁(明礬)或磷酸鋁,因此化驗時會測出含鋁成分。
她指出,台灣目前尚無鋁含量的相關規定,因此添加這些成分是合法的,但人體若攝食過量的鋁元素仍是對人體有害。政府應該訂定一個鋁含量上限及強制業者標示膨脹劑是否含有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