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3年12月11日】
這張示意圖展示的是系外行星Kepler-78b,其圍繞恆星的運行周期僅有8.5小時,距離不到100萬英裡,這還不及恆星半徑的2.7倍,是非常極端的近距離,註定不會長久
據美國《探索》雜誌網站報導,在眾多系外行星中,克卜勒-78b顯得與眾不同,這不僅是因為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可能擁有岩石的地表和一個鐵核。克卜勒-78b與地球之間的相似性可能還並不局限於此。它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克卜勒-78”運行,距離非常近,一“年”的長度僅有8.5小時。事實上,由於它和它的“太陽”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接近,其地表的平均氣溫要比地球高出近2000攝氏度。因此,將其稱為一個“岩石”行星實際上是不嚴謹的,因為它更像是一顆被岩漿淹沒的地獄星球。
但這還並非是克卜勒-78b背後謎團的全部,事實上,科學家們認為這顆行星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學家大衛·拉森(David Latham)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顆行星完全是一個謎團。我們不知道它為何會形成,也不知道它如何會遷移到它今天所在的位置上。但我們的確很清楚一點,那就是這樣的狀況將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按照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這顆行星簡直就是異類——它的體積很小,大約僅比地球大出20%左右,它不可能在現在所處的位置上演化形成,並且目前的理論中也找不出任何一種機制能夠使其從別處遷移到這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將無法在目前的位置上堅持太久,它將註定被恆星的大火吞噬。
不過這裡的“不久”當然是天文學意義的尺度,對於一顆根本就不該存在的行星來說,這樣的壽命已經夠慷慨了。按照目前的估算,克卜勒-78b將在大約30億年後落入恆星的熊熊烈焰之中。
恆星克卜勒-78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400光年。當其處於恆星演化的早期階段時,其體積要比現在大得多。而當天文學家們嘗試計算這顆恆星在其演化早期的體積大小時,他們發現那時候行星克卜勒-78b的軌道將會位於恆星內部。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迪米特·薩塞洛夫(Dimitar Sasselov)說:“它當然不可能在今天所處的位置上形成,因為你不能在一顆恆星的內部形成一顆行星。”
那麼是否有可能是這顆行星早期曾經擁有更遠的軌道,而在此後才逐漸發生了向內遷移?這一種可能性也已經被研究人員排除。薩塞洛夫表示:“它不可能是在遠處形成之後再向內遷移到目前位置的,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它就會直接一頭撞上恆星。因此我們處於兩難境地。”
但儘管擁有此類奇特的特徵,克卜勒-78b並不孤單,實際上它代表了一類近年來由美國宇航局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發現的新類型系外行星。這類系外行星的大小與地球接近,並且軌道非常靠近恆星(公轉周期低於12小時)。在這其中,克卜勒-78b是首顆被測定了大小和密度的成員。拉森表示:“克卜勒-78b是這一新類型系外行星的典型代表。”
天文學家們指出,在我們太陽系的內部水星軌道內側也完全可能曾經過一顆大行星,只是後來整個被太陽吞噬,沒有留下一點痕跡。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儘管這類奇特的系外行星的起源問題尚不明朗,但或許可以將它們稱作“伊卡魯斯行星”——正如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伊卡魯斯那樣,它們飛地離太陽太近了。這無異于飛蛾撲火,最終會將它們引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