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食品造假比我們想的更嚴重

【正見新聞網2014年07月17日】

不只國人面臨食品安全問題,食品造假在西方也日益嚴重,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危機已成為無法避免的全球性問題。
英國鄉村的“莫斯科農場”出產含甲醇的伏特加

沒人會料到英國美麗的鄉村中會藏著一個假酒製造窩點,生產出了成千上萬瓶足以以假亂真的伏特加。該制售假酒團伙在設備上的投資還是不遺餘力的,在他們這個名為“莫斯科農場”的偽造窩點裡,有著價值5萬英鎊的現代生產設備,只是生產過程達不到安全標準。他們採用了“真瓶裝假酒”的策略:找到了Glen’s伏特加酒的酒瓶供應商,宣稱要採購酒瓶運往波蘭,從而買到了真酒瓶。而在英國印刷的標籤看起來太不靠譜,他們又從波蘭買來了高仿標籤。此外在外包裝上他們還貼上了偽造的印花稅票。該案的調查長官都驚嘆於他們造假技術的專業和細心。

無懈可擊的包裝裡裝的酒卻可能是致命的。這些酒裡摻入了漂白劑來淡化色澤,更嚴重的是,酒裡含高濃度的甲醇,大量飲用可致盲。沒人確切地知道這些酒對飲用者造成了哪些傷害,不過假酒中毒事件在歐洲時有報導,例如去年在捷克有超過20人因飲用假酒而死亡。

調查者估計該團伙生產了約165,000瓶假酒,使英國政府損失了約150萬英鎊的稅收。豐厚的利潤使團伙頭目凱文·艾迪肖(Kevin Eddishaw)生活得相當舒適,他擁有幾處房產,還有一輛路虎和一輛奔馳。最終他被判刑七年。
冰山一角

今年上半年的歐洲馬肉風波鬧得沸沸揚揚,不過這只是食品造假領域的冰山一角。除了假酒,調查者還揭露了數以千計的食品造假案,騙術五花八門。

將廉價產品打上名牌優質產品出售。例如用鲶魚冒充鯛魚,用養殖三文魚冒充野生品種,將雞場產出的雞蛋標成有機雞蛋或土雞蛋出售。

用廉價原料生產產品以提高利潤。例如製作巧克力摻入植物油,在石榴汁、白酒、咖啡、蜂蜜、橄欖油裡兌水、摻入甜味劑或其他廉價的替代品。

在包裝上寫上外語, 假冒知名品牌的包裝,讓消費者誤以為可以用低價買到內銷轉外銷的真品。

案例數不勝數,涉及的遠不止英國。今年二月份,德國開始調查160家涉嫌違反有機雞蛋和土雞蛋生產規範的農場。去年法國為期一週的食品打假,發現了100噸錯標產地的魚類、海產品和青蛙腿,1.2噸假松露,500千克難以下咽的糕點,來自美國和埃及的假冒帕馬森乾酪,一家荷蘭公司生產的假冒龍舌蘭酒,以及一家宣稱銷售魚子醬的欺詐網站。去年英國一家炸魚薯條店因為將一種廉價的河魚當成鱈魚銷售而被罰款。

甚至一些宗教團體都不能倖免。英國的食品標準署曾警告過小心飲用號稱來自沙特的瓶裝“滲滲泉”水(伊斯蘭教信奉的神聖泉水),因為在英國銷售的瓶裝水裡可能有高濃度的砷化物和硝酸鹽。

相比起莫斯科農場高超的造假酒技術,有些造假者的技術不怎麼高明,例如在倫敦南部的一個倉庫,貿易標準部門的官員展示了一些假冒的傑卡斯葡萄酒,酒瓶上的產地“Australia”裡漏拼了一個“a”。一官員評論說:“這些瓶子裡一般裝的都是廉價酒,”後來又補充說,“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裡面裝了什麼。”可惜的是大部分造假食品沒那麼容易分辨出來。

有些摻假食品,例如含甲醇的酒,足以致命。多數情況下,造假者只“謀財”而不會“害命”,不然無法招攬回頭客,保障生意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造假者常常不知道這種行為可能的風險和後果。英國的印度餐館曾被起訴,因為他們在杏仁粉裡加入了花生,很可能引起讓不知情的食者過敏。食品專家稱,在橄欖油裡還發現過機油。
食品造假已成全球危機

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球問題,“在每個種植和生產食品的國家裡,都會發生食品造假。幾乎每個有一丁點兒經濟價值的成分都可能出現造假問題。”一食品安全顧問公司的總裁如是說。

對於莫斯科農場案,歐洲刑警組織將之定性為有組織犯罪集團利用經濟衰退牟利的模式。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下降,造假者們也擴大了造假產品的範圍,除了傳統的奢侈品外,他們開始偽造洗滌用品、食物、化妝品和藥物等日常消費品。這種有組織的國際犯罪網絡正愈來愈多地參與到造假中來,其中大部分造假者都不會被抓住。

此外,馬肉風波還顯示,除了犯罪團伙,甚至合法的公司都有可能陷入食品造假的泥淖。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副教授肖恩·甘迺迪(Shaun Kennedy)估計,在已開發國家,消費者購買的食品中有10%都摻了假。美國食品生產協會的一份報告指出,每年全球食品和消費品造假給產業帶來的損失有100億-150億美元。

英國的一名貿易標準首席官員說,“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打假。並且對於造假食品,查得越多,發現得也越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