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海底神秘圓圈的元兇:新種河豚

【正見新聞網2014年07月14日】

據美國國家地理:數十年來,海底的神秘圓圈向來令潛水員感到不解。科學家最近找出了元兇:一種新的河豚(pufferfish)。

這種小小的建築師除了打造精緻的窩來吸引雌魚,也擄獲了我們讀者的心。我們報導了這種現象之後,臉書上有超過60則評論、3萬人按贊。因此我們不禁想知道:河豚究竟是什麼?

四齒魨科(Tetraodontidae)共有120種河豚。這種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溫暖沿海水域,有些甚至生活在淡水中。它們的身體通常呈錐形、狀似魚雷,頭很圓,眼睛很大。

河豚有四顆大大的牙齒,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喙子般的構造。某些種類的河豚會用喙子刮取岩石和珊瑚上的藻類,某些大型河豚則以喙子撬開甲殼類和貝類。

它們也是各種顏色和大小都有,小至2.5公分長的侏儒河豚,大至可以長到0.6公尺長的淡水巨河豚。

虛張聲勢

河豚最出名的特色就是可以「鼓起來」,變成一顆比原來體型大好幾倍的球。科學家認為它們發展出這種防禦機制,是為了彌補它們緩慢笨拙的游泳方式。

看在捕食者眼裡,河豚也許像是一頓得來容易的大餐,但如果受到追擊,它會迅速往彈性極佳的肚子裡灌進大量的水,讓自己變得比原來大很多,形狀幾乎呈正球體。

大部分河豚身上也布滿了小小的刺,只有脹起來時才會伸出。捕食者如果不理會河豚的警告,可能會被這種渾身是刺的圓形魚給噎死。

但河豚的防禦機制並不僅止於此:很多種河豚都有劇毒。某些河豚體內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這種神經毒素,主要集中在河豚的肝臟、生殖腺和皮膚。儘管這種劇毒可以殺死某些捕食者(包括人類),其他捕食者(例如鯊魚)卻可以吃下一頓河豚大餐還安然無恙。

危險美食

儘管有攝入河豚毒素之虞,河豚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是一道美食。

在日本,只有受過訓練、領有執照的廚師可以準備河豚料理。年輕的廚師要花好幾年時間學習如何妥善處理河豚,確保含毒的肝臟、生殖腺和皮膚都已處理乾淨。即便如此,每年也都還是有人因為吃下處理不當的河豚菜而中毒身亡。

河豚毒素的中毒症狀一開始是舌頭和嘴唇發麻,接著是頭痛、頭暈和嘔吐。在最糟的狀況下,中毒者會心跳加速、血壓降低、肌肉麻痹、呼吸困難,有可能四至六個小時內就會死亡。這種毒素的致死原因通常是讓橫隔膜肌肉麻痹、造成窒息。

不是所有的河豚都有毒,某些種類拿來當食材比較安全。為了保護美國消費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組成團隊,建立一個河豚DNA的資料庫。發生河豚毒素的中毒事件時,官員可以利用這個資料庫找出吃下的河豚是哪一種,以判定是否屬於非法進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