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疾病:代糖也許不是糖尿病人的好夥伴

【正見新聞網2014年09月20日】

無熱量人工甜味劑(non-caloric artificial sweeteners)被廣泛被使用在食物和飲料中用以替代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天然甜味劑,比如無糖汽水和無糖糕點。這些人工甜味劑在賦予食物甜美滋味的同時,因其不參與人體代謝過程、不產生熱量,因此並被認為是適合需要減重,或者是患有葡萄糖不耐受以及2型糖尿病的人食用的。然而,人工甜味劑對人體影響研究的結論並不一致:一些研究顯示人工甜味劑對人體有益,而另一些研究則顯示人工甜味劑與體重增加之間存在相關性。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常用的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導致葡萄糖不耐受,從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風險。人工甜味劑似乎可以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功能,從而調節小鼠的能量代謝,而研究者在人類身上也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研究論文[1]於9月18日發表在《自然》(Nature)上。針對這一研究,果殼網對論文通訊作者,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依蘭·埃裡納(Eran Elinav)進行了採訪。

不管是出於控制熱量攝入還是擔心升高血糖,很多人會選擇用人工甜味劑替代蔗糖、葡萄糖的食品。但是這次研究的結果,或許應該讓人們重新評估人工甜味劑對人體的影響。圖片來源:inspirefitresorts.com

葡萄糖耐受簡單來說是指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正常人在進食主食或服用葡萄糖後,幾乎全被腸道吸收,使血糖升高,這時機體會產生一系列反應使得飯後血糖都保持在一定範圍內,這說明正常人對葡萄糖有很強的耐受能力。但若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人,就會失去這種血糖自我穩定的能力,出現葡萄糖不耐受或者進而患上2型糖尿病。

研究者針對三種人工人工甜味劑,糖精、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進行了實驗。埃裡納表示,這三種人工甜味劑在很多食品中都有著廣泛的使用。實驗中,研究者首先給小鼠的飲水中分別添加了葡萄糖、蔗糖和人工甜味劑。結果發現11周後,相比只喝水或者水裡只放葡萄糖或蔗糖的小鼠,水中添加人工甜味劑的小鼠出現了明顯的葡萄糖不耐受。這其中又以水中添加糖精的小鼠反應最明顯,因此在隨後的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將糖精作為了典型人工甜味劑。

接下來,通過將食用糖精的小鼠糞便內的微生物移植到無菌小鼠腸道內,研究人員發現與對照組(葡萄糖)相比,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出現下降。隨後,研究者利用16S核糖體RNA測序和體外培養的方法,證實了糖精能夠改變小鼠腸道內微生物的組成和功能,比如擬桿菌門細菌數量增加(從70%到89%)而硬壁菌門細菌數量減少(從22%到6%),進而引起了腸道內多糖降解的增加,導致糞便內短鏈脂肪酸增加。

而在包含了381名非糖尿病被試的隊列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人工甜味劑的食用量和一些與代謝綜合徵相關的臨床指標之間存在正相關性,這些指標包括體重、腰臀比增加,空腹血糖升高等。而在另一項短期實驗中,研究者讓7名平時不食用人工甜味劑或者含人工甜味劑食品的健康被試,連續一週按照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規定的糖精每日容許攝入量上限(5mg/kg)食用糖精。結果發現他們的葡萄糖耐量也受到了影響。

對於研究結果能對公眾帶來何種啟示,埃裡納告訴我們:“我們希望研究結果能引起科學界、醫療界以及公眾對人工甜味劑可能存在的有害影響的討論,並能夠重新評估大規模的、缺乏監督的人工甜味劑使用。”關於今後的研究方向,他表示接下來他們會探究人工甜味劑和肥胖以及其他代謝綜合徵,比如脂肪肝等相關的長期影響。

參考文獻:
Jotham Suez etc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linked to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N&V) DOI: 10.1038/nature13793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