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伊波拉不會人人染病 個體基因是關鍵

【正見新聞網2014年10月31日】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有人可能天生對伊波拉病毒免疫,所以不會染病,這或許是因為基因不同所致。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了解每個病例的差異,可能也有助於治療嚴重病患。

在這項由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微生物學教授卡茨(Michael Katze)所主導的研究中,研究團隊以老鼠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基因不同的老鼠在感染病毒後的病況不一。有些老鼠能完全抵抗病毒的侵入;有些 會有輕微的症狀;但很多都有嚴重症狀。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老鼠在感染病毒的前幾天都會減輕體重。其中,大約1/5能抵禦病毒的攻擊,並在兩週內恢復體重,而且肝功能正常,沒有任何染病的症狀。

另有1/9的老鼠能部分抵抗病毒,這其中有不到一半的老鼠死亡。此外,在所有老鼠中,有70%的老鼠死亡率超過1/2。

卡茨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基因因素在疾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希望醫學研究人員能很快根據這項研究結果選擇治療方法與疫苗。

研究人員相信,在西非伊波拉疫情中倖存的人,可能先生就具有免疫力。基因因素被認為是原因之一。

為了證實基因可能與伊波拉病毒的治療有關,由卡茨主導的研究團隊已經利用幾百個老鼠群組做實驗。雖然科學家也曾在猴子身上進行伊波拉病毒的實驗,但老鼠比較容易處理,也比較不會引起道德上的爭議。

到目前為止,這波伊波拉疫情已經在全球累積了13,703個感染病例,其中有4,922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先前估計,至明年1月可能會有140萬人感染這種病毒。

美科學家:戰勝伊波拉 個體基因是關鍵

為甚麼有人能從伊波拉中倖存,而有人卻不能?美國科學家10月30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個體基因對戰勝伊波拉病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年齡和自然抵抗力也是重要因素。這項發現將有助疫苗的研發。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們30日在《科學》上發表一項新的抗伊波拉研究成果。他們在實驗中集合了8個品種的老鼠,用於代表不同的人體基因。最終挑出兩組實驗室老鼠進行對比,一組是傳統的實驗室老鼠,它們被攜帶伊波拉的老鼠感染後死亡;另一種是科學家培育出的基因不同的實驗室老鼠,它們未表現出明顯的病理現象,死亡率為零。

兩組老鼠在感染後的5天都出現了體重下降,第一組的老鼠隨後死亡,但是第二組5天後體重恢復正常。

關於存活原因的分析曾糾結於兩點:伊波拉倖存者之前接觸過伊波拉病毒,致使他們的免疫系統可以抵抗之後的感染;或者他們身體中存在特殊基因使他們倖存下來。

這一實驗沒有對第一種可能作出說明,但是卻有力地證明了人體的基因在抵抗伊波拉中有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發起者之一、微生物學家安傑利娜.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表示:“這裡面絕對有基因的因素。”

未參與此研究的一些美國病毒學家認為,宿主基因(host genes)會影響哪些細胞被感染以及病毒的複製數量,這些基因多數在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作出反應的早期發揮作用。科學家們稱這一發現會有助於疫苗研發。

年齡和病毒數

獅子山“抗埃”前線的醫療工作者30日發布了一項分析報告。該報告指,患者去醫院就診時身體中的病毒數目會影響他們是否能存活下來。

這項研究還表明,年輕人存活的幾率較大,21歲以下患者的死亡率僅57%,而45歲以上患者的死亡率高達94%。患者最初就診時的普遍症狀是發燒,早期的治療十分關鍵。

自然抵抗力

身體產生對病毒的免疫固然重要,不過自然抵抗力對於患者是否能存活下來也十分關鍵。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