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5年01月06日】
哈勃望遠鏡發射太空進行觀察25周年之際,重新為7000光年遠的“創生之柱”拍照,清晰的紫外光和紅外光照片,又一次證實“創生之柱”並非肉眼所見的大量星體誕生之地,而是行將消失的宇宙塵埃。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1月5日公布的天文觀測消息,哈勃拍攝的“創生之柱”影像更加清晰,顯示出寒冷的、充滿氣體的“底座”。最大的柱子高4光年。
紅外線的成像顯示,“創生之柱”看上去猶如被無數星體映襯的細細疏疏的怪異剪影。因為紅外線具有能夠穿透氣體和塵埃的能力,顯示柱子之中隱藏的星體。
“最清晰、最耐人回味的”天體結構
航空航天局的消息說,這些清晰的照片已經在美國天文學會冬季年會上發布。負責觀測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目前得到的“最清晰、最耐人回味的”天體結構。自從1995年發現位於鷹星雲M16之處的“創生之柱”,那種壯麗的宇宙結構受到人們的喜愛,高大的氣雲柱的圖像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的娛樂節目中,甚至被印在我們穿的T恤衫、睡覺用的枕頭上。
和1995年第一次所見相比較,三個稱為“創生之柱”的幾萬光年長的巨大氣體柱,在這19年間向太空中伸長了1000億公裡,伸展速度為每小時72萬公裡。
負責觀測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學家鮑爾•斯克文(Paul Scowen)解釋說,“我們眼睜睜的看著它在漸漸的消失。氣柱周邊顏色很深的部位向太空發射著氣化物質,看起來撲朔迷離、十分神秘。真是天賜良機,讓我們一瞥其迅速變化時的短暫情況。”
三個巨大氣體柱不是星體誕生基地
這個星雲1995年首次有可見光拍攝的時候,曾被描述成新星強烈誕生的區域。但是,紅外線照片表明,三個巨大氣體柱不是星體誕生的基地,那裡只產生了為數不多的星體,而且在迅速消失。航空航天局解釋說,最新的影像顯示這個“創生之柱”其實也是毀滅之柱。
早在2002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羅德戈爾・湯姆生(Rodger Thomson)教授根據哈勃的近紅外多目標譜儀(Nicmos)的觀察解釋說,“看起來像是很暗的、密集的氣體和塵埃柱子。但是當用紅外線來觀察它時,我們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
物理學認為,人的肉眼只能觀測到可見光,還有很多光是人眼看不到的,例如比可見光的波長更短的紫外光(紫外線)、X光(X射線)、γ射線、比可見光的波長更長的紅外光(紅外線)等等。而天文學家通過儀器,如哈勃望遠鏡觀測太空中的這些光線,卻發現了非常頻繁的超新星爆炸、星系的碰撞和γ射線爆發等劇烈的變化,而這些天文現象是用普通肉眼天文望遠鏡無法觀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