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真相:營養保健食品對人體有功效?

【正見新聞網2015年01月28日】

食品安全是一個全球關注的議題,食品營養是多元性的課題,營養素利用的機制相當複雜,科學上的討論尚有很大的空間;各國相信強化食品安全政策的推動,最為優先也重要,有明確的執行目標,才可以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

營養補充劑真的健康?

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在營養保健上,“是否具有真正的健康促進功效,還是只是口耳相傳對人體健康有功效的商品?”“這些外加的營養素對人體健康功效的真實性為何?”答案是:“很少有人體臨床試驗的結果。”

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乃利用從食物中抽取其中的活性物質,經過濃縮精煉後,將其中有活性成份做為營養補充,嘗試發揮高效能的健康促進。然而營養補充劑或健康食品的功效,常常只以食品去推廣,缺乏從醫學研究的角度,去深入評估對人體健康的功效。截至目前,市面上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對消費者的健康效益,一直沒有被仔細評估過。

有鑒於目前市面上的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並未完成人體試驗的程序,卻常見誇大的健康功效廣告。為了規範市場上的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世界各國已展開行動來維護消費者權益,多面向來規範這些商品的註冊,必須經過驗證提出證明,不可以過份渲染功效;然而,主管機關發現許多的營養保健食品,健康促進的功效不符合陳述內容,被要求重新送審註冊或刪除不實的功效說明。

身體利用營養素,乃透過一個精巧的運作系統來進行,也是人類長期演化成功的結果,透過快速分解及逐步吸收代謝食物中的成份,這是一個繁複的過程;人體利用微營養素的機制,除了有腸道菌相分布的差別造成個人差異,還受到個人消化吸收能力不同的影響;科學上要完全了解其中的過程,相關的知識仍然很有限。

營養保健食品是藥

食材的加工或處理不應該過度,但求適中,許多植物食材中的組成份,具有抗氧化或抗發炎的作用,但只攝取分離出來的成份,其效果反而比食用原始食材來的差,甚至可能由於攝取過高劑量營養素造成中毒。基本上,食物中的植物成份組成很多元,各組成扮演不同的角色,整體的作用會有協力作用,換句話說,整體作用比各別的作用功效更顯著;縱使一些很微量的成份也可能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含量高的成份其重要性不一定比較高,食物的整體性也較能避免單一成份造成的毒性或副作用。因此,如何把食物內營養素的利用發揮到極致,是重要的課題。

各種食物原料不應被過度純化、分解或削減其原始狀態,過去許多營養補充劑或保健食品,號稱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甚至能預防疾病的發生,其實這些保健食品的效用,沒有經過醫學證實,尤其缺乏人體試驗的數據來支持,僅透過細胞或動物實驗,在特定試驗條件下可能有效,事實上,給予太高劑量的濃縮精華,不一定合乎每個人的需求,甚至可能會造成危害,不可不慎也!

過去幾年已有科學研究者,發現雖然人們廣泛服用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許多慢性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盛行率,並沒有降低,高血壓或發炎的預防也沒有助益。因而對營養補充劑及健康食品的功效提出質疑,研究發現使用綜合維他命丸及礦物質補充錠,對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的療效,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有幫助。長久以來對營養補充劑,在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的功效研究,其效用也欠缺科學實證的支持。例如:Riccionic等人在2012年的報告,幾個大型隨機控制的人體試驗,沒有能證實服用維他命C及E,可以對心血管阻塞的預防作用有效。Bjelakovic等人在2012年的報告,抗氧化補充劑沒有辦法對患有疾病的病人有幫助,服用β–胡蘿蔔素、維生素E或高劑量的維他命A,甚至會造成病人死亡率的增加。Clarke等人在2010年的報告,用葉酸來降低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的飲食補充療法,發現對病人五年內,心血管疾病、癌症或死亡率的降低沒有顯著的效果。因此,在進行抗氧化補充劑的利用,有學者建議要將營養補充劑和健康食品,進行人體藥物評估,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功效才可以使用。

常見營養補充劑及保健食品在媒體及報章的廣告被誇大其功效,甚至有不法廠商摻入廉價的成份來欺騙消費者;防堵措施是需要全球一起來警戒,要求商品必須有明確的成份標示,更要對誇大功效的廣告加以嚴懲,除了執法機構的公權力的行使之外,社會上對不法的商家,也要抵制其商品的銷售,全球性組織對營養補充劑及保健食品推廣的做法要嚴謹,全世界公共政策一體,讓營養補充劑及保健食品對人體健康促進更真實。

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
化學式C4H9NO2S,是一種胺基酸。
人體會因遺傳或是營養素失調,導致同半胱胺酸過度製造,而若是體內此胺基酸含量過多,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作者/劉明毅(任教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