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表發生最大規模爆炸 雨海被撞出新傷痕

【正見新聞網2015年03月22日】

通過比較撞擊前後拍攝的照片,科學家發現了月球表面出現的一道新傷疤。

2013年3月17日,一個巨礫大小的物體在撞擊月球表面後發生爆炸。這是有記錄以來在月表發生的規模最大的爆炸。

在月球上形成的一個新撞擊坑,每幅圖片覆蓋1837英尺(約合560米)的區域。一直以來,月球便不斷遭到宇宙碎片的撞擊,表面坑坑窪窪。根據科學家的觀測,這個物體撞擊月球雨海時發生爆炸,所形成的閃光亮度是有記錄以來在月表出現的任何光線的10倍。

據國外媒體報導,2013年3月17日,美國宇航局觀測到一個巨礫大小的物體在撞擊月球表面後發生爆炸。這是有記錄以來在月表發生的規模最大的爆炸。通過對比撞擊前後拍攝的照片,科學家發現此次撞擊在月表形成一個大坑。這也是月表出現的最新一道傷疤。

一直以來,月球便不斷遭到宇宙碎片的撞擊,表面坑坑窪窪。根據科學家的觀測,這個物體撞擊月球雨海時發生爆炸,所形成的閃光亮度是有記錄以來在月表出現的任何光線的10倍。當一顆流星體撞擊月球,撞擊所產生能量的大部分變成熱量和形成撞擊坑。此次撞擊產生的部分能量產生可見光,在撞擊點出現明亮的閃光。撞擊後拍攝的照片揭示了撞擊坑的細節,可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撞擊坑如何形成。

2013年3月17日,月球北緯20.6度和東經336.1度的位置出現有記錄以來月球上出現的最明亮的閃光。根據撞擊產生的能量,研究人員對這個撞擊坑的大小進行了預測。隨後,他們便等待月球偵察軌道器從撞擊點上空飛過,驗證他們的預測。能夠在撞擊前,撞擊過程中以及撞擊之後進行觀測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撞擊事件。比較撞擊坑的實際大小與閃光亮度也能幫助驗證撞擊模型。

這個撞擊坑本身很小,直徑只有61.7英尺(約合18.8米),但所產生的影響很大,突然的能量釋放捲起大量碎片,最後飛到幾百米外的地方。撞擊點周邊19英裡(約合30公裡)的範圍內出現200多處與此次撞擊有關的地表變化。

 

月球偵察軌道器拍攝的照片不僅揭示了噴射物散布的細節,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研究月表風化層頂部的結構。風化層指的是缺少有機物的月表土壤。月球土壤因微隕星撞擊地表而後逐漸將岩石研磨成粉末形成。月表出現的新土壤顆粒暴露在輻射中,逐漸變黑變紅。這種變化主要由礦物質中的鐵元素變成鐵金屬導致——地球上出現的生鏽現象的逆過程。

藉助月球偵察軌道器獲取的數據,宇航局的科學家發現這個撞擊坑本身很小,直徑只有61.7英尺(約合18.8米),但所產生的影響很大,突然的能量釋放捲起大量碎片,最後飛到幾百米外的地方。撞擊點周邊19英裡(約合30公裡)的範圍內出現200多處與此次撞擊有關的地表變化。

反射率和顏色的這種緩慢變化通常被稱之為“太空風化”,新土被稱之為“未成熟土”,風化土被稱之為“成熟土”。在展現這個新撞擊坑周圍區域的撞擊前後照片中,科學家發現了一些令人吃驚的東西。傳統觀點認為新撞擊坑應該被高反射率噴射物環繞,一些碎片向外飛散,形成2個或者3個圓環。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教授、月球偵察軌道器項目首席研究員馬克-羅賓遜指出:“除了高反射率噴射物外,我們還發現了其他3個區。在高反射率噴射物的邊緣是一個低反射率區,外面是另一個高反射區,它的外面則是另一個反射率區。”

發現新形成的撞擊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絕大多數新撞擊坑面積很小。尋找新撞擊坑的唯一方式就是拍攝撞擊前後同一地區的照片而後進行比對。在月球偵察軌道器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了225個新形成的撞擊坑,直徑從4.9英尺到140英尺(約合1.5米到43米),同時還發現超過2.5萬個被稱之為“斑點”的小變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