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轉基因玉米沒能成功抵禦蟲害

【正見新聞網2015年05月29日】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克萊姆森大學共同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廣泛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的毒性對於螟蛉蟲這種害蟲幾乎沒有作用——這個結果與20年前的預測是一致的,但是那個預測幾乎一直被我們忽略了。這項研究可能是一個信號,讓我們更加密切地關注那些警告信號, 謹慎發展能抵禦農業害蟲的轉基因作物。

研究中涉及的是一種轉基因玉米,它能產生蘇雲金桿菌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能夠產生一種叫做Cry1Ab的毒素。本來,開發這種轉基因玉米的目的是為了對付歐洲玉米蛀蟲這種害蟲,它於1996年被推向市場。

20世紀90年代末,科學家發現,Cry1Ab還可以抵禦玉米夜蛾。但是科學家還預測,會有足夠的玉米夜蛾能夠生存下來,從而使這種害蟲產生對Cry1Ab毒素的抗藥性。北卡羅來納州的昆蟲學研究者Fred Gould也參與了當時的這項研究。

15年以後,北卡羅來納州的另一位學者打算了解一下,Gould的預測到底是否正確。

“我們希望在實地進行一次觀測性的研究,了解在20世紀90年代做出那樣的預測後,事情到底有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否有任何跡象表明,玉米夜蛾真的產生了抗藥性,”領導這次研究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昆蟲學助理教授Dominic Reisig說。

Reisig與他的合作者,克萊姆森大學的Francis Reay-Jones評估了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最近兩年的玉米作物,得到了確鑿無疑的結論。

在20世紀90年代末,Cry1Ab毒素對於確實起到了減少玉米夜蛾幼蟲數量和減小幼蟲大小的作用。但是Reisig和Reay-Jones發現,現在Cry1Ab毒素在這兩方面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

Reigis說,“我們曾經得到過警告,玉米夜蛾可能對這種毒素產生抗藥性。但是我們使用Cry1Ab的方法卻沒有任何變化,現在玉米夜蛾似乎真的產生了抗藥性。”

但是,Reisig也提到,他們不能說玉米夜蛾肯定產生了抗藥性,因為這項研究是實地研究,而不是在實驗室裡用純的Cry1Ab毒素進行的試驗。

他說,“我們的目的是判斷Cry1Ab毒素在真實世界中的效果。這可能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夜蛾對轉基因棉花中的Cry1Ac毒素反應不大。”

“這個發現目前對經濟的影響不大,”Reisig說。“因為農業公司已經開發出了更有效的新蘇雲金桿菌毒素,用來防治玉米夜蛾。

“但是,這項研究仍然非常重要。我們一直使用的判斷抗藥性的方法不夠嚴謹。以前我們一直在實驗室裡用診斷劑量來判斷抗藥性。我和其他很多人都覺得,實地觀察可以發現發生了什麼變化,但是這樣的方法基本上被忽視了。這也是我們進行這項研究的原因之一。

“這些發現提醒我們,我們要關注有關抗藥性的潛在線索,”Reisig說。“我們不能指望總能找到新的轉基因毒素,來代替舊的那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