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微波熱能灼傷 藍光會累積傷眼(視頻)

【正見新聞網2015年07月27日】

智慧型手機普及後,重度使用3C產品致乾眼症、早發性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3C熒幕眼”患者人數暴增,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發現,低頭族已占眼科門診量5成,年齡層也下降。他說,手機藍光可直射眼睛黃斑部,長時間刺激將產生累積效應,嚴重恐失明。一名拼指考的高中女生,在被子裡偷滑手機,幾個月後黃斑部出血,視力從1.0降到0.3。

陳瑩山觀察,3C產品以必須近看的手機危害最大,長時間使用會造成眼睛睫狀肌用力過度、酸麻脹痛,還可能收縮疲勞致近處失焦;手機熒幕光線直射眼睛,更會造成眼睛水晶體及黃斑部受傷,引發早發性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並非一照就出問題,而是積聚效應,時間久了傷害就出現。”陳瑩山解釋,熒幕裡能量最高且最活躍的藍光,直接穿入眼球最深處的視網膜中心,長時間強光“燒灼”下,恐引發黃斑部病變,甚至失明,水晶體也會因長期吸收藍光,提早形成白內障。

15歲就出現老花眼

陳瑩山收治不少學生案例,發現近2年來,類似案例有增無減。一名大三男生一天盯熒幕12小時,造成水晶體受損,21歲就罹患早發性白內障;國三男生4歲起就是“3C保母族”,每天睜開眼就上網玩遊戲,因眼睛及頭部劇痛求診,才發現他因睫狀肌鬆弛,15歲已出現老花眼症狀。

王姓高三女生2年前由媽媽陪同求診,原本視力1.0的她,每天使用電腦4小時,爸媽怕她用眼過度加上要拼指考,禁止用手機,她卻利用睡前在棉被裡滑手機,結果幾個月後上課時突然看不清黑板,原來是黃斑部出血,左眼視野正中央影像扭曲、出現黑影。女生還算幸運,治療4個月後,視力從0.3搶救回0.9,但仍可見黃斑部輕度纖維化的結痂。

距離35公分最適當

陳瑩山說,藍光並非不好的光,原就存在自然光源中,但3C產品必須直視熒幕,影響最直接,只要不過度使用、距離不要太近,眼睛還是可與藍光和平相處。他也建議,多吃綠色食物補充黃斑部的葉黃素需求,多吃魚油或補充維生素A、E、C食物抗氧化,也是不錯的護眼選擇。
永和大學眼科診所院長鍾佩禎說,動物實驗結果指出,大量曝曬在藍光下的小白鼠,黃斑部出現自由基氧化傷害反應,目前雖缺乏手機藍光傷害人眼的具體證據,民眾使用仍應小心,建議最佳距離35公分、平俯視10至15度。

熒幕須和環境均亮

中央大學光電中心主任孫慶成也提醒,“一定要注意熒幕亮度,和周遭光環境必須匹配且均亮。”他說,在暗房中瞳孔是放大的,若看著很亮的手機,近光量就會過度,對視網膜傷害非常大。

怡碩視光眼科診所醫師吳怡璁建議,用眼時儘量不斷轉換眼睛焦距,例如看電腦半小時後換看電視,之後換看手機、再看書本,不要長時間固定看同一距離的物品,眼睛比較不疲累。

不當使用手機造成的傷害

◎熒幕太小:字體小及畫面小,眼睛要不斷追蹤,容易加深近視度數
◎熒幕光線太亮:熒幕光線直射眼睛,傷害眼睛水晶體及黃斑部,尤其關燈看手機更傷眼
◎使用時間過長:盯著熒幕看會減少眨眼次數,容易罹患乾眼症及結膜炎
◎距離太近:造成眼睛睫狀肌過度使用,會出現睫狀肌功能障礙,近的看不到
◎走路或:在車上使用增加眼睛對焦負擔,且會造成頭暈及頭痛

黃斑部位於正對著瞳孔的視網膜中心,因含有人體最高量黃色素(葉黃素),故呈黃色,直徑約半公分。黃斑部受光形成影像後,經由視神經傳達到腦部的視覺中心。黃斑部一旦受到光線傷害,會有病變風險,輕則視力受損,重則失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