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宇宙新發現:水星正在〝縮水〞

【正見新聞網2015年09月17日】

〝信使號〞所拍攝的水星表面褶皺圖。(The Space Engine)

據外媒報導,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的電子版發布研究結果稱,水星的半徑在過去40億年裡收縮了近7公裡。

水星位於太陽系最內側,直徑大約4880公裡。一般認為,水星的中心核在冷卻過程中發生微小收縮,變形的地殼導致水星表面呈現出很多褶皺。研究小組通過模擬行星內部熱力變化等,推算出其直徑縮小幅度為10至20公裡。不過,通過分析NASA〝水手10號〞探測器於1975年拍攝的水星地表圖,水星直徑已經縮小的幅度最大約為6公裡。

由於兩組數據有所差別,水星直徑縮小幅度成為一個謎。2004年NASA發射的“信使號”探測器於2011年進入水星環繞軌道探測。該研究小組通過分析〝信使號〞發回的數據,計算水星地表的褶皺形成情況,最終得出其直徑縮小幅度最大為14公裡。

水星巨大鐵核的冷卻使這個行星的直徑減少了14公裡,是以前預計的兩倍還多。〝當你看到實際的數字時,你會感覺,與一個行星的尺寸相比的確是很小。但它要產生影響並不需要很多改變,〞卡內基學會地磁學研究部門的行星科學家保羅.伯恩說。科學家研究了水星上的峭壁、紋脊等5900多項表面特徵,以計算出水星到底縮小了多少。

這次的發現除了更多地了解水星的演化過程之外,還對分析太陽系外行星的組成成分具有意義。〝也許可以把水星作為一個原始型來了解行星的演化以及它在冷卻過程中的變化,〞伯恩說。

在八大行星中,除地球外,水星的密度最大,其巨大的鐵核半徑達2020公裡。研究人員指出,在水星表面觀測到的褶皺,是其岩石圈的斷裂和變形導致的結果。來自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保羅.K.伯恩(PaulK.Byrne)和克裡斯蒂安.克裡姆扎克(ChristianKlimczak)利用信使號傳來的高清晰度圖像和地形數據,繪製了一張全面的構造特徵地圖。地圖揭示出,隨著冷卻的進行,水星一直在收縮。

通過對宇宙的觀察,我們對這些星球的構造越來越了解。宇宙在變化,水星在變化,而我們的科技也再變化。在這不斷變化中,我們對宇宙的了解更加深入。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