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發現超新星外殼高速擴散 每秒1.9萬公裡

【正見新聞網2015年12月09日】

據國外媒體報導,梅西爾51星系內的超新星依然讓科學家念念不忘,這顆超新星被命名為SN2011dh,通過精確的射電望遠鏡技術,天文學家已經發現超新星產生的衝擊波外殼的大小和擴散速度。通過觀測發現,這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爆發的產物,在其爆發時產生的光芒非常耀眼,整個星系中屬它最亮。超新星爆發後,科學家一般會觀測超新星外圍的物質分布,光譜信號可以得出一些元素的分布情況,這些元素將重新返回到宇宙中。

2011年,一個業餘天文學家在梅西爾51漩渦星系發現了一顆超新星,距離我們大約2.57億光年。這顆超新星也被命名為SN2011dh,通過光譜分析發現,SN2011dh前身是一顆超巨星,質量超過太陽的13倍,事實上也有一些證據顯示其前身為雙星系統。科學家之所以對超新星爆發後的殘骸如此感興趣,主要原因是我們可以通過其衝擊波形成的物質擴散輪廓、膨脹速度來推測這是哪種超新星,不同恆星死亡後的遺蹟有所區別。

到目前為止,並非每個超新星都可以溯源,天文學家也一直在努力研究這些衝擊波擴散層的遺蹟。不幸的是,超新星比較少見,在我們星系附近僅發現了五顆。距離較近有利於我們對擴散層物質進行分析,對於一些距離遙遠的超新星,研究過程就不那麼容易了。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艾麗西亞-索德伯格和他的同事一直在關注SN2011dh,利用各種射電望遠鏡觀測,包括使用是甚長基幹涉測量技術獲得足夠的射電圖像解析度,目前分析結果顯示,這個超新星遺蹟形成的球狀外殼半徑達到冥王星的距離上。

由於科學家知道衝擊波形成後的時間為453天,因此我們可以估算出衝擊波的速度,大約為每秒1.9萬公裡,這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光速也才每秒30萬公裡。此時僅有千分之一太陽質量的物質被擴散在最外層,這項觀測對超新星基本理論的預測非常重要,有助於我們構建出超新星爆發後的衝擊理論。

添加新評論